课程思政与技术融合创新:教学能力比赛中的新视角
在教学能力比赛的舞台上,如何将课程思政与技术融合创新相结合,成为越来越多参赛教师关注的焦点。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也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将从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应用以及资源平台构建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展现课程思政与技术融合创新的魅力。
一、思政元素融入: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它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可以通过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思政目标自然嵌入教学案例,展现课程思政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企业真实项目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项目中的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角色的责任与担当,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项目中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即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勇于创新。
这种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教学案例的内涵,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VR技术模拟实训场景,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同时,VR技术还能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大数据学情分析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兴趣点,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AI智能评价工具则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自动化评价,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AI评价还能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资源平台构建:整合校企资源,实现“岗课赛证”融通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还可以展示如何整合校企资源,构建在线课程库、行业案例库等资源平台,实现“岗课赛证”融通设计。
“岗课赛证”融通是指将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资源平台,教师可以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行业案例和职业技能标准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职业能力。
这种资源平台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通过“岗课赛证”融通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课程思政与技术融合创新是教学能力比赛中的新视角,它要求参赛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资源平台的构建等措施,参赛教师可以展现自己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创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