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课程思政图表设计的可视化工具与方法

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随着教学能力比赛的深入进行,如何在有限的图表数量内高效呈现课程思政体系,成为参赛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将从可视化工具与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图表(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热力图等)来优化课程思政的图表设计,并结合“岗课赛证+思政”的多维矩阵图,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

一、课程思政图表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教学能力比赛对参赛作品的图表数量和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常见的“12图规范”。这一限制要求教师在设计图表时,既要全面展示教学内容,又要注重图表的精炼与直观。课程思政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表设计需体现思政主线、元素、载体、评价四大模块的逻辑关系,同时又要与岗位需求、行业标准紧密结合,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体系。

内容图片

二、可视化工具在课程思政图表设计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直观展示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的工具。在课程思政图表设计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分解思政主线,明确各思政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以“工匠精神”为核心,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其与其他思政元素(如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等)的关联,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政认知。

流程图:流程图用于展示一系列步骤或过程的顺序。在课程思政中,可以设计流程图来展示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路径。例如,以“岗课赛证”为框架,设计流程图展示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岗位实践、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形成完整的思政教育链条。

热力图:热力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直观地反映思政教育的效果。在课程思政图表设计中,可以利用热力图展示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知程度、兴趣点以及薄弱环节。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或课堂互动收集数据,利用热力图标注思政认知薄弱点,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鱼骨图:鱼骨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原因的工具,也可以用于课程思政图表设计中。通过鱼骨图分解思政主线、元素、载体、评价四大模块的逻辑关系,明确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这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把握思政教育的整体框架,优化教学设计。

三、“岗课赛证+思政”多维矩阵图的设计

结合网页4提到的“教学内容重构图”,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岗位需求、行业标准与思政元素叠加设计,形成“岗课赛证+思政”的多维矩阵图。这一设计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岗位需求: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需求,明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思政素养。

内容图片

课程内容:根据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形成具有思政特色的课程体系。

技能竞赛:结合课程内容,组织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思政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职业资格证书:将思政素养纳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范围,确保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思政素养。

在多维矩阵图中,可以将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四个维度,分别标注各维度下的思政元素和具体要求。通过这一设计,可以直观地展示思政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全面渗透和深度融合。

四、教学能力比赛中的课程思政图表设计实践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应充分利用可视化工具和方法,设计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图表。例如,可以设计一张思维导图来展示思政主线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利用流程图展示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路径;通过热力图展示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知程度和兴趣点;以及利用鱼骨图分析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和改进方向。同时,结合“岗课赛证+思政”的多维矩阵图,展示思政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全面渗透和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图表设计的可视化工具与方法对于提升教学能力比赛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热力图和鱼骨图等可视化工具,可以优化课程思政的图表设计,使其更加直观、精炼和具有针对性。同时,结合“岗课赛证+思政”的多维矩阵图设计,可以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为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发布于:2025年03月14日 11:23:5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