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字教材建设现状如何了?
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字教材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以纸质教材配套数字教材建设为主,虽然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标准制定、开发能力、协同合作和使用环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主体应以标准化、集成化、产品化为建设理念,积极探索数字教材改进和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加快标准研制,保障数字教材有效应用
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标准是其发展的有力保障。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出版单位应加强合作,加快研究制定高职数字教材的建设标准,为数字教材建设提供规范性指导,解决开放性、兼容性和跨平台对接等应用问题,推动数字教材的实践探索。参考国家已推出的中小学数字教材标准体系,高职数字教材建设标准应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一)元数据标准
高职数字教材既是数字化课程资源,也是网络出版物。其开发与应用需与数字出版系统和教育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对接,以提升实用性和适用性。元数据的兼容性是实现跨系统数据互认的关键。相关部门可借鉴中小学数字教材标准或延续现有课程建设标准,综合制定元数据标准,提升数字教材数据库管理效率,增强应用灵活性。
(二)质量标准与内容审核方法
数字技术丰富了教材内容的表现力,但也带来了信息风险。高职院校在制定数字教材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习惯,重点研究教学功能建设,推动数字教材高质量发展。同时,应明确质量标准和内容审核流程,确保数字教材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出版流程标准
数字教材的出版流程应包括资源选择、编辑制作、质量检测和产品发布等环节。相关部门可沿用传统纸质教材的“三审三校”制度,并加入原型开发与验证流程,以保障数字教材的特殊性。
二、加强内容研发,凸显数字教材核心特色
数字教材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带来的全新表现形式和交互性功能,更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育出版机构、高职院校和社会机构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专业化数字教材研发团队,对不同学科的数字教材内容与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开发特色数字教材。
(一)多媒体内容设计
课程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应在确保知识体系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对传统纸质教材内容进行多媒体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数字教材内容应聚焦学生学习目标,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需求提供高质量教学资源,并按学生认知程度进行难易分类。
(二)平台智能化设计
数字教材平台应注重智能化设计,增强交互性功能,支持人机交互、学习辅助工具等教学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同时,利用大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分析学生学情,实现智能化教学。
三、健全协同机制,共同推动数字教材建设
数字教材是未来教材融合发展的方向,政府机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出版机构和高职院校等应高度重视并建立协同机制,打通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推动数字教材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引导
政府应将数字教材提升到传统纸质教材的高度,纳入教材管理体系,建立选用机制和出版保护机制,鼓励高职院校和教育出版单位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相关标准规范的出台。
(二)教育主管部门推动
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数字教材建设,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联合专业团队、高职院校和社会机构进行试点探索,总结有效经验与教学模式,制定建设标准与规范。
(三)高职院校应用
高职院校应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应用数字教材的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并在学分管理和教学管理政策中纳入数字教材,展示其优势。
(四)教育出版机构开发
教育出版机构应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高职院校需求,加强数字教材内容与平台开发,出版高质量数字教材。
四、转变思想观念,革新数字教材教育环境
当前高职院校数字教材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使用环境较差是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数字教材的使用环境建设,构建数字教材教育生态环境,为实际应用扫清障碍。
(一)软环境:数字教育理念
我国正处于教育数字化转型阶段,部分高职院校管理层、教师、家长和学生仍坚持传统教育观念,对数字教材的认知水平较低。相关部门应通过研讨会、政策制定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等方式,扭转传统观念,培养教师的数字教育能力,增强各方对数字教育的信心。
(二)硬环境: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应包括稳定的网络体系、数字化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技术支持。高职院校可通过申请政府补贴、合理安排数字教学课程、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加强数字教材应用的硬件环境建设,推动其广泛应用。
通过以上策略,高职院校数字教材建设将从标准制定、内容研发、协同合作到使用环境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为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