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五育”并举:内涵、特性与实践路径

2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一、“五育”并举的内涵与类型表现


(一)内涵逻辑

“五育”并举的内涵丰富且深远,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其中,德育居于首位,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智育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提升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体育关注增强学生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并帮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美育致力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劳动教育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框架。

尽管不同教育类型(如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差异,但“五育”并举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类型表现


尽管“五育”并举的内涵在不同教育类型中保持一致,但由于教育层次、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的差异,其具体实施过程会呈现出不同的侧重。


  1. 基础教育:“五育”并举的普及与启蒙
  2. 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学生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五育”并举的实施中,基础教育一方面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启蒙性和引导性,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普通高等教育:“五育”并举的研究与创新
  4. 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具有研究和探索潜质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潜质,因此在“五育”并举的实施中,普通高等教育一方面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育和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5. 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职业针对性与产教融合性
  6. 高职教育以服务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强调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在“五育”并举的实施中,高职教育将德智体美劳诸育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实现“五育”融合,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应然特性


(一)职业侧重和谐发展性


职业侧重和谐发展性是指在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和职业岗位特点,使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达到协调、平衡、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这种特性要求学生在职业发展中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高雅的审美和勤劳的品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这一特性源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社会分工细化的要求以及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对“五育”的具体内容和层次要求不同,例如护理专业更注重培养关爱患者的职业道德和体能,而消防专业则强调勇敢无畏的职业操守和高强度体能。


(二)环境适应和谐发展性


环境适应和谐发展性是指通过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协同推进,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需求,实现自身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这一特性源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专业面向的基层性以及学生就业现状的倒逼。高职学生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


(三)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性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性是指个体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等多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完整充分发展。这一特性要求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相统一,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在教育实践中,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兴趣、天赋和潜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个性的充分展现与身心的和谐统一。


这一特性源于职业教育的人本化需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时代职业教育强调“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三、高职教育“五育”并举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职业导向,强化岗位胜任力

  1. 常态开展专业调研
  2. 以学年为周期,深入企业走访、发放问卷、组织访谈,广泛收集职业岗位对德智体美劳的具体要求。由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需求进行归并,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确保课程设置精准、科学。
  3. 合理投入“五育”资源
  4. 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公共基础课,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分配“五育”资源。例如,护理专业可通过分享职业道德事迹、设置耐力训练等方式,将“五育”融入专业教学。此外,利用第二课堂、数字化教学平台等,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5.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6. 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整合多元利益诉求,创新资源利用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促进“五育”并举。
  7. 坚持理实一体教学
  8. 理实一体化教学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真实工作场景和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坚持价值引领,强化环境适应力

  1. 加强价值观教育
  2. 开设职业价值观课程,纠正学生片面追求高工资等误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通过专业认知实习、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专业价值,热爱专业。
  3. 提升专业核心素养
  4. 通过“五育”协同推进,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职业道德、沟通协作能力等。打造“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基地、金教材”,满足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需求。
  5.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6. 配备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帮助学生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平衡工作与生活。

(三)坚持人本目标,强化职业发展力

  1. 以人为本,创新培养方案
  2. 制定刚柔相济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专业基本要求,同时提供多样化发展路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3. 注重差异,优化课程供给
  4. 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艺术文化等兴趣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5. “五育”融合,促进协同育人
  6. 深入挖掘各课程中的“五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和活动中,避免“五育”相互割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总结

高职教育“五育”并举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更是职业教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明确其内涵、特性及实践路径,高职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具备扎实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养和强大环境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发布于:2025年03月05日 16:21: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