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在合作上如何创新?

2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1、创新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中,合作模式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校企双方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


考察我国产教融合的发展,以2013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参与产教融合的学校主要是职业高中、中职、高职高专。这个阶段校企双方创造了多种合作模式,经历了从简到繁、由低到高、由点到面、由单环节向全方位过渡的发展过程。双方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从早期的实习合作,到后来的校企联合培养、校企实体合作;从最初的校企双方共建实习基地,到后来的订单式培养、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从学校主体、企业配合的单一主体校企合作,到校企双方都是人才培养主体的产教融合。


随着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始转型发展,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可以借鉴高职高专创造的一些模式,但不能照搬,因为二者的层次不同。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师资等任务。一般把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应当有所区别。比如,高职高专经常采用的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就不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因为这种模式岗位针对性强,重点考虑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的要求,基础理论知识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宽的理论基础,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注重培养对象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实现“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完整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在继承和扬弃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应当根据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比如与企业共建科技研发中心,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项目合作;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开办企业冠名学院,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等。



2、深化合作内容


应用技术大学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专业的设置与改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内外专业实训平台以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行业企业参与,使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基础主要是职业、职业群或技术领域,其专业设置要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要根据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还要因需而变,社会紧缺什么样的职业技术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校企双方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合作编写应用型教材,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可采取理论教学和企业实习交期进行的学期模式,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学习中应用,充分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举办各种冠名班、职工培训班,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人才资源和条件资源,深度合作,实现双赢;应共同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完善教师资格标准,落实政策导向,调动教师转型的积极性。

发布于:2022年08月26日 16:55:0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