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中的太乙真人,在教育中有哪些启发
最近,《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不断刷新票房纪录。不少中国观众二刷、甚至三刷都直呼不过瘾,还找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补课。
“哪吒1”主要讲述的是“魔童”的成长。身为魔丸转世的哪吒,被陈塘关百姓视为异类,徒有一颗做英雄的心,却要面对众人的误解和即将来临的天雷之劫。多亏父母和师傅的关爱和教导,他才逐渐明白自己的使命,决心与命运抗争。

从“哪吒1”到“哪吒2”,作为师者的太乙真人,是故事的重要推动者。影片中,他一改传统形象,从严肃古板的神仙、师者的刻板形象,变成了一个操着川普、骑着飞猪的搞笑角色。看似荒诞的改编,实则暗含深意。太乙真人的形象颠覆,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也是对教育理念的反思。
正统神话中的太乙真人,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和导师,每一句话都是金科玉律。这种形象折射出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的绝对化,师生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鸿沟。
电影中的太乙真人却大不相同。他贪杯误事、口音滑稽、举止笨拙,完全颠覆了传统导师的神圣形象。这种“去神圣化”的处理,打破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壁垒,让教育回归到平等对话的本质。
这种转变是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当今的孩子,生活在信息爆 炸的时代,知识广泛,思考多元,崇尚个性化表达,同时,面临来自家人和社会的期望与压力也更大。他们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能够平等对话的引导者。胖胖的太乙真人的“接地气”,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单向传授,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模式往往扼杀了创造力和个性发展。影片中的太乙真人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他尊重哪吒的个性,允许他犯错,在试错中成长。当哪吒失控时,他不是简单地说教惩罚,而是用智慧引导哪吒认识自己的错误,强调启发而非灌输,重视过程而非结果。真正的教育不是培养标准化的产品,而是激发每个学生的独特潜能。太乙真人的教育实践,展现了个性化教育的可能性。
“胖太乙”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对教育本质的洞悉与重构,从规训到解放,展现了一种全新理念: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听话的工具,而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的个体。这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更人性化、更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可能。
教育变革时代,需要更多像太乙真人这样的导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引路人;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智慧的启发者;不是陈规的墨守者,而是思想的点化者。这种理念变革,才能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富有创造力的教育未来。
来源:新民晚报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