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指南

1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一、深入分析教材

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挖掘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例如,在计算机课程中,可强调技术伦理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二、设定具体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包括:

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的核心概念。

2. 能力目标:如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如培养责任感和诚信。

三、有序安排教学内容

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从基础知识到深层次理解,确保每个部分(引言、主体、结论)都有明确目的并相互支撑。

四、案例选择与分析

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深入分析其理论应用和实际意义。例如,在经济学课程中,可结合当前经济事件说明理论的应用。

五、融入日常教学

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设计课程时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六、关联社会实际

将课程内容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大背景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设计互动环节

计划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提高学生参与度。

八、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九、多媒体应用

有效运用 PPT、视频、互动软件等工具,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十、提高信息呈现质量

确保教学媒体的质量高,信息准确,易于学生理解。

十一、清晰表达与肢体语言

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避免行业术语或复杂词汇,并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强化表达。

十二、时间控制与反思

 

1. 细化时间安排:精确计划每个部分的时间,确保全面覆盖。

2. 灵活调整: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整时间分配。

3. 实时反思:注意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 课后总结:进行自我评估,反思教学效果和方法。

5. 实际案例:计算机科学课程说课模板

课题:《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伦理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伦理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是人教版计算机科学必修教材第三单元第五个课题。学生此前已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原理和编程技能,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和学生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如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职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感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缺乏相关基础知识。

四、说教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案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活动探究法:通过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职业伦理问题。

3. 集体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针对伦理冲突提出解决方案。


五、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 思考评价法:对案例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2. 分析归纳法:分析案例,归纳职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3. 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自行寻找相关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4. 总结反思法:课后反思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加深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2-3分钟):从上节课内容和教材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35分钟):突出重点,明确难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3. 课堂小结(2-3分钟):总结课堂知识,强化学生对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4. 板书设计:清晰、系统地呈现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

5.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进行分层训练,巩固知识并拓展能力。

七、总结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通过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知识,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目标。

 


发布于:2025年02月11日 10:13: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