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去讲课,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0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研究表明,学生的成绩跟好老师的两个特点密切相关(Feldman,1989)。一个是备课充分、课堂组织好。另一个是讲课清晰、易于理解。以下建议能够助你更清晰更明智地交流,刺激学生思维,使他们的学习最大化。


01总体策略


给出课堂规划图


一上课就在黑板或屏幕上给出当天课程的简要提纲。课堂上,不时提一提提纲,提醒学生要点之间的转换和关系。另外,如果课本上没有列出新名词的解释、复杂等式和公式、图表等,在课程网页上给出来。


在大背景下讲解关键概念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连续性和意义,引入新话题的时候,要解释这个话题与之前的材料和课程主题间的联系。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或解释某一个现象,来强调话题的重要性。学生比较关注观点与概念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应用,而且喜欢现实世界中的例子。(Bain,2004)


有选择性


如果学生感觉到信息如洪水涌来,他们会感到困惑、不堪重负或枯燥。给他们最重要的信息,信息量要合适。重点讲解基本内容,多归纳,讲规则时不要给出太多例外情况。


内容图片


速度合适


解释新材料、复杂话题或抽象问题时,或者学生记笔记时,你要讲话慢一点。讲述话题间的联系、总结要点或举例子时可以改变语速跟上进度。


评估自己的清晰度


注意学生困惑的表情、出勤率急剧下降的情况以及教学评估中清晰度方面的低分现象。讲完一个话题后,让学生找出要点、老师没讲到的问题以及讲得最不清楚的要点。立刻解决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Hativa,1998)


解决口音可能带来的障碍


美国学生可能比较难听懂母语不是主流美语的老师讲课。为了解决口音问题,专家建议用书面方式留作业,提示学生你要开始讲话了(“好,现在我们开始吧。”),用不同方式讲述同样的内容。(Sarkisian,2006)


02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上解释内容


如果解释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解释时未能考虑到他们对话题的已有的错误理解和知识,他们就很难理解你的解释。(WittwerandRenkl,2008)


找出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的要点


想想学生的一般水平,尽量预测他们可能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研究人员建议老师上课前看看课堂笔记,找出学生可能不熟悉的术语或概念。给出不常见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以及专业术语的解释和定义。一次只介绍一个新术语,把每个术语都打到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准备好如何举例说明一些概念。(Sorcinelli,2005)


开始讲复杂要点前要提醒学生


提醒学生注意最难理解的内容(“几乎所有人理解这一点都有困难,所以,要认真听”)。因为一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经常会分散,所以解释一个比较难的要点时,要努力重新抓住他们的兴趣。


让学生感到有条理


用以下技巧展示课堂的结构:


●预报主题:“今天我想讨论政府想强制执行对高校学生学习进行评估的三个原因。”


●明示话题转移:“那么,第一种压力是由于担心高等教育的价格的可承受性和日益增加的成本。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因素:为什么政治候选人强调‘可靠性’,将其作为竞选时的一个承诺。”


●重述主要观点:“我们看到了促使学校实施评估程序的三方面压力:政府希望成本效率高、过去选举中的竞选口号的诱惑,以及公众对高等教育的理想的幻灭。”


内容图片


讲课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


先列出最重要的基本内容,再引入复杂一些的内容。从学生已知的内容入手,再进入全新的未知领域。(Bain,2004)


先讲一般性陈述,再提供具体例子


研究表明,如果先给学生展示一般规则,再给出具体例子、图示或应用,然后再重述一遍规则、归纳或原理,他们一般对事实或原理的记忆会更好。但是,对于复杂观点,你可以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原理,然后给出这个原理的一般陈述和解释,最后再给出一个更复杂的例子或图示。

(Brown,1978:King,1994;WittwerandRenkl,2008


给学生机会应用他们听到或读到的解释


通过完成一项任务、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自己给出解释,学生理解的广度与深度都会加大。(WittwerandRenkl,2008)


03展示要点和例子


限制一节课的要点数


研究表明,学生在一节50分钟的课内能吸收3到5个要点,一节75分钟的课内能吸收4到5个要点。毫不留情地削减要讲的要点数,慷慨大方地用更多例子和图示清楚说明你的观点。宁可把讲不完的要点整个删掉,也不要为了保留所有要点而压缩每个要点的讲解。可以推荐有兴趣的学生课下去看有更详细解释的资源。(Lowman,1995)


吸引学生关注重点、要点


如果老师不说,学生可能不知道一个要点很重要,所以要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要注意听”或者“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或者“你不用记住这个课程的所有内容,但是应该记住……”然后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演示,而不是描述一个过程


不要告诉学生如何展示一个很有逻辑的观点,而是亲自展示这个有逻辑的观点,帮助学生分析这个观点。不要描述如何解决一个问题,而是亲自在学生面前解决这个问题,一边解决一边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


用多个例子展示同样的观点在不同背景下应用。


为了举例说明空气振动,一位老师描述了几个不同的例子:拿着围巾伸出飞驰的汽车的车窗,在空调前拿着一张薄纸,走过在大风中晃动的吊桥。


内容图片


用类比、趣事和生动图片来解释


人们一般更容易记住图片和有趣的事件。用生动的图片、趣闻或者具体的联系来解释抽象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观点。一位物理学教授通过展示飞驰中的子弹的图片来描述速度。一位整合生物学老师用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核桃或葡萄,跟身体器官的大小、质地和其他特点做对比。一位经济学教授通过说明数完一兆秒需要多长时间(31700年)来定义“兆”这个数量级。(Ford,2002;KaufmanandBristol,2001;Lowman,1995)


04重复和强调


重复重要材料加以强调


尽管通常认为学生只能集中精力15分钟,之后就会开始走神

(Davis,2006;Middendorf andSvinicki,2006;Middendorf andKalish,1996),但是研究者发现几乎没有实验数据证明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15分钟(WilsonandKorn,2007)。学生的确会走神,但是到底能集中注意力多长时间就走神,并没有确切数据。为了强调一个要点的重要性,要有计划多讲几次。


用不同方式解释同一个要点


没有哪一种解释方法能让所有学生都明白,所以,要用不同语言讲解重要要点,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你是在用不同方式讲解同一个要点。你可以同一个要点讲两次,一次用正式语言,一次用口头语言。或者用两三种不同模式(语言、图表、数字)或者用不同的例子展示同一个要点。


用重复使学生能够赶上进度


如果学生还在努力理解第一个话题,他们就难以开始第二个话题。所以,要暂停,或者重复第一个话题,给学生机会补上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布于:2025年01月17日 10:53:4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