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辐射效应的形成要素及促进策略
一、“双高计划”辐射效应的产生要素
基于辐射理论与组织模仿理论的核心观点,辐射效应的产生有赖于主动构建一系列必要条件,旨在辐射源与辐射接受体之间搭建起顺畅的辐射传导机制。结合高职院校的组织特性和“双高计划”的总体愿景,“双高计划”辐射效应的产生需满足以下五个核心要素:首先,作为辐射源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需具备强大的教育实力,累积丰硕的建设与改革成果;其次,这些建设单位需对其所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性梳理与总结,提炼出可供复制与推广的实践经验与理论体系;再次,辐射源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需积极承担示范角色,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此外,作为辐射接受体的非“双高计划”学校需具备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最后,确保在示范与模仿之间构建起一条畅通无阻的信息流通路径。
二、促进“双高计划”辐射效应形成的对策
“双高计划”辐射效应形成具有较大难度,需要应用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方式进行制度安排,由相关主体协同推进,各主体需承担起自身所负责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一)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与高位推动
政府是“双高计划”实施的领导者、组织者与推动者,在促成“双高计划”辐射效应形成过程中需要借助政府的“高位推动”权威,充分发挥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引导与规制作用。第一,在政策顶层设计上,在对“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示范效应发挥提出要求的同时,顶层设计“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示范工作内容和途径,引导学校积极开展示范活动。第二,将“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示范行为及成效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考核形成对“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示范行为的激励和约束。第三,搭建“双髙计划”示范一模仿工作与宣传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纽带与通道作用,为“双高计划”辐射效应提供资源供给和技术支撑。第四,省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可按地域或行业为划分标准,采取建立发展共同体、结对共建、定期交流分享等多种措施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示范与非“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学习之间形成紧密对接。第五,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或者委托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建设成果展、案例总结与宣传会议、交流学习会议、干部培训等活动,促进“双高计划”建设经验和理论的传播与推广,从而促进辐射效应的形成。
(二)“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勇担社会责任,主动进行有效示范
通过实施“双髙计划”探索髙职教育髙质量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与理论,并带动其他髙职院校共同发展是建设学校承担的社会责任。建设学校要树立“样板”意识,勇于承担这一责任,按照“建设什么—怎样建设—可示范经验与理论凝练—主动示范”这一逻辑开展建设与示范工作,积极主动地面向其它高职院校进行理念输出、资源输出和管理模式输出,通过自身示范效应的发挥为推动高职教育整体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首先,“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要不断探索深度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和增强自身辐射能力,积极探索成为髙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立德树人、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标杆,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标兵等。其次,“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要有意识地总结和凝练“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理论,以便于其他高职院校的模仿学习。再次,“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媒体、各种会议等渠道加强对建设成果、建设经验与教育理论的宣传与推广。最后,“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要重点加强对支撑“双髙计划”实施的教育理论和变革理论等核心思想和规律的宣传力度,着重说明在“双高计划”实施过程中创设教育改革与创新所需要的良好环境的具体做法。
(三)非“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摒弃功利倾向,进行全面系统深度模仿与学习
虽然未能入围“双高计划”,但是第一批“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通过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经验,非“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应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摒弃功利性的心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确定合适的标杆院校,按照“要学—能学—会学—学到—自主创新与发展”这一逻辑向标杆院校进行系统深度模仿与学习。首先,在与标杆院校进行全面比较分析中认识到自身的差距,特别是要找到自身存在的发展短板及其原因,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确定自身学习模仿的目标与内容。其次,改变以往的分散式、自发式学习方式,系统借鉴和采用标杆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等先进的学习理论,制定详细的学习方案,进行有系统地深度模仿与学习。再次,学习过程中将建设院校所总结和凝练出的支撑“双高计划”实施的教育理论和变革理论等核心思想和规律作为学习的重点,将对标杆院校的模仿学习与自身特色发展相结合,在模仿的同时保持自身特色。最后,模仿是非“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缩小与“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差距的有效手段,但模仿学习不是亦步亦趋,目的在于通过模仿实现自主发展,非“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要积极创设自身建设与改革的良好环境,按照“模仿一创造性模仿一局部创新自主创新”这一路径,分阶段和分重点进行模仿学习和自主建设,最终实现自主创新与发展。
(四)强化高职院校学习型组织构建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面临着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而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与重大举措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铺设了良好的道路。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双高计划”的参与院校还是非参与院校,都需敏锐洞察职业教育环境的变化,积极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并创新知识,以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与时代契合度。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特质在于其能有效创造与吸收新知,并将新知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解决组织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赋予组织强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紧抓“双高计划”实施的契机,致力于将自身塑造为学习型组织。首要任务是明确学校的战略目标,形成统一的愿景,确保组织学习与创新活动紧密围绕战略目标展开,避免盲目行动或短期行为。其次,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科学的学习体系,推动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及全过程学习的实现。最后,要妥善平衡学习与创新的关系,认识到学习并非终点,而是为创新与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在持续学习的基础上,对现有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与再创造,最终实现自我创新与特色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