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技术全解析:构建智能知识体系的关键步骤

1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数字化时代,知识图谱技术已成为构建智能知识体系的核心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将详细解析知识图谱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存储、知识建模、知识融合、知识计算和知识运维,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前沿技术。


一、知识获取

知识图谱中的知识来源于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资源。通过知识抽取技术,从这些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提取出计算机可理解和计算的结构化数据,以供进一步分析和利用。知识获取的主要方式包括:

1. 众包法:允许任何人创建、修改、查询的知识库,如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现代通过众包法建立的知识图谱,如谷歌和百度的知识图谱,已经包含超过千亿级别的三元组。

2. 爬虫:网页开发者将网页中的实体、实体属性、关系按照某种规则做上标记,搜索引擎通过爬虫获取这些数据。常用的爬虫框架包括Python的Scrapy和Java的WebMagic。

3. 机器学习: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如文本分类、主题模型等,将数据转化为可理解的知识。

4. 专家法:在垂直领域,通过专家的经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如知识图谱中的事件图谱通常由专家经验形成。


二、知识表示


知识表示是将现实世界中的知识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内容,是一种描述知识的数据结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分为基于符号的知识表示方法和基于表示学习的知识表示方法:


基于符号的知识表示方法


1.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通过命题、逻辑联结词、个体、谓词与量词等要素组成的谓词公式描述事物的对象、性质、状况和关系。表示结果精确,但表示能力有限。


2. 产生式规则表示法:形成“IF-THEN”的知识表示形式,适用于早期专家系统。表达范畴广,但知识规模较大时推理效率低。


3. 框架表示法:由“框架名-槽名-侧面-值”四部分组成,表示事物的类别、个体、属性和关系。具有继承性、结构化、自然性等优点,但构建成本高。


4. 语义网络表示法:通过实体及其间语义关系表达知识的有向图。表示范围广,但节点与边的值没有标准,不便于知识共享。


基于表示学习的知识表示方法:通过隐含的、不易符号化的知识特征,进行语义计算,弥补了基于符号的方法的不足。

 

三、知识存储


知识存储是针对知识图谱的知识表示形式设计底层存储方式,完成各类知识的存储,以支持对大规模图数据的有效管理和计算。知识存储的对象包括基本属性知识、关联知识、事件知识、时序知识和资源类知识等。存储方式分为基于表结构的存储和基于图结构的存储。


四、知识融合


知识融合是对来自多源的不同概念、上下文和不同表达等信息进行融合的过程,目标是产生新的知识,优化知识的结构和内涵。知识融合过程包括知识抽取、匹配、集成、挖掘等处理,获取隐含的或有价值的新知识,并根据数据源的变化和用户反馈进行实时动态调整。


五、知识建模


知识建模是指建立知识图谱的数据模型,采用本体模型对知识进行描述。建模过程是知识图谱构建的基础,高质量的数据模型能提高构建效率,降低领域数据融合成本。建模方法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途径,实际操作过程可分为手工建模和半自动建模。


六、知识计算


知识计算是基于已构建的知识图谱进行能力输出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统计与图挖掘、知识推理两大部分内容。知识计算的目标是提升图谱质量、挖掘潜在关系、补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为传统应用形态赋能,提高知识的完备性和覆盖面。


七、知识运维


知识运维是指在知识图谱初次构建完成后,根据用户使用反馈、不断出现的同类型知识以及增加的新知识来源,进行全量行业知识图谱的演化和完善。运维过程包括数据源监控和应用层问题发现,通过人机协同、专家和算法相互配合,提升知识质量和丰富知识内容。


来源:网络

说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布于:2025年01月14日 16:04:4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