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如何融入课程思政?

3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这一过程并非简单地在原有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模块,而是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并在教学结束后开展有效的评估。

 

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流程

 

课程思政属于学科德育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德育内容。和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样,要依据“以学定教”的基本原理开展教学设计,即需要经过认知层面的认同、感情层面的内化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态度形成与转变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目标。

 

目标1--实现认知层面的认同,引导学生晓之以理。

目标2--实现情感层面内化,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亲身体验机会等方法实现。

目标3--实现行为层面的转变,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展示某些行为。

 

研究制订各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内容图片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学科德育。这就说明课程思政不是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兼具学科的特色。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科和思政教育这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元素继续深入挖掘,让课程思政元素更加“显性化”。学科层面的思政元素挖掘。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从学科层面的挖掘办法已经给出指导意见。这里我们再进行深入,具体地说在学科层面可以从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关键事件上寻找榜样和素材,从学科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人文精神中挖掘动力,从本专业的发展中寻找专业认同等。在思政教育方面可以分别从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面进行挖掘。大德层面可以结合学科领域挖掘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律规范等元素。从公德层面可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行业规范等元素。从私德方面可以挖掘职业操守方面的元素。


内容图片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如前所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是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模块,而是增加一条主线。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在原有教学设计上增加一条“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的并行主线即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与原来的教学设计模板有关的。实际上,我们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也有课程思政方面的要求,也设立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往往没有体现,也很少针对这些内容开展教学评估。

 

内容图片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发布于:2025年01月14日 10:19: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