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必须评上教授吗?不评可以吗?

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高校教师必须评上教授吗?不评可以吗?而且不同办学实力的高校,教授评审的难易程度大相径庭,而教授与副教授之间的界限也并非仅仅由职称划定。

 

网友1:

现实情况是,越是办学实力强的高校,教授越难评,副教授退休甚至讲师退休的就越多;对那些办学实力差的高校,教授评起来要容易很多,但教授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以副教授或者讲师退休。另外,教授的水平也不见得就比副教授高;收入上来说,四级教授跟五级副教授也相差不大。人生不过百年,退休后的日子更是活一天少一天,健康快乐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看开了的话,管他是教授还是副教授,退休了都是一普通老头老太太,在广场上跳舞时不见得谁更拉风

 

网友2:

我也做好了副教授退休的思想准备。人要跟自己和解。懂得放下更是一种智慧。

 

内容图片


网友3:

普通高校,副教授的比例远高于教授的比例。一本大学55岁以上教师中,教授比例有可能大于副教授比例,总体副教授比教授多。985大学教授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大学。二本大学教授比例很低,副教授比例更多。

大学退休是副教授很常见的。退休还是讲师的也大有人在。一般大学每个院系都有几个五十岁以上的讲师,按照现在的科研条件,他们评副教授也很难。因此,大学副教授退休很正常。

 

网友4:

我在高校学习、工作十几年,见过几例副教授迟迟无法晋升到教授,最后以副教授退休的情况。一听学术报告就睡觉的副教授我读硕士时候有一个60岁左右的副教授,他为人和蔼可亲,对学生非常热情,喜欢和学生交流,曾经请我们到他家里吃过饭,我们也都喜欢他。他有个特点,特别喜欢听学术报告。系里每周一次例行的研讨会他都积极参加,而且每次都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研讨会的前十分钟他会用心去听,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十分钟后他就睡着了,时常鼾声如雷。一直睡到报告结束,他会在我们的掌声中醒过来。然后,他会问报告者几个问题。

 

网友5:

被生育耽误了科研的副教授。我认识一个高校的副教授。她有一天在休息室里崩溃哭泣,碰到她的同事问她出什么事了。她说她刚拿到检查报告,确定自己怀了双胞胎,觉得压力太大了。怀了双胞胎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天大的喜事,但对这位副教授来说基本上等同于宣告她科研生涯的结束,因为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生育四个孩子,再加上之前的3次流产经历,使得她的科研进展缓慢,她从刚博士毕业时候的学术新星到勉强评上副教授,再到慢慢地放弃评教授的奢望。现在的她渐渐地把工作的重心从科研转移到了行政和教学方面。她喜欢和学生打交道,热衷于教学改革,她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内容图片


网友6:

直到退休都评不上教授的老师如何获得尊重和成就感?高校老师的工作主要包括科研、教学、和服务。不同职位的侧重点不同。比如说,教学类的就不会有科研上的要求。而科研类的职位想要晋升则主要看科研成果,教学和服务一般就行。不同阶段的高校教师工作重点也不一样。一般来讲,高校会尽量减少年轻老师在教学和服务方面的工作量、让他们能专注于科研。等老师们年龄大些,就适当增加教学和服务方面的工作量。

 

网友7:

谢邀请。肯定不是必须。要知道,资源总有稀缺性,教授指标也是有限的,人生出彩首先要自己努力,因为天助自助者是真理!但没有客观条件也难为无米之炊。教授指标在全体教师中占据百分之三十就不错了。加上内卷普遍化,过度竞争是常态。尤其是211以上(包含211)学校,退休时职称能臻至教授的不到一半。有很多是副教授,甚至以讲师名分退休也不是个案。社会分层也就三个类型,即经济、政治、文化。能在一个方面达到精英层面已经实属不易。钱家、权家、名家“三块表”佩奇那是整体标配。好多人选择一条道儿也不一定都能走到顶。况且教授也分为四个等级呢。

 

副教授干到退休是可以的。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科研成果的产出,从而使得评教授成为不可能或者遥遥无期。放弃评教授并不罕见。如果不能在科研上出成果,可以多花些心思在教学和服务上,一样能成为受人尊敬的高校老师。

 

以上图文, 贵在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 并不代表本公司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及时与我联系删除。

发布于:2025年01月09日 16:08: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