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精神与课程思政“三寓三式”范式的共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以其坚贞不渝、高洁、坚强、谦逊的品格,成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激励着人们立志奋发。而在现代教育领域,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将探讨梅花精神与课程思政“三寓三式”范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这一范式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彰显梅花的谦逊品格,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 与兰花 、 竹子 、 菊花一起列为 “ 四君子 ”, 与松 、 竹并称为 “ 岁寒三友 ”, 梅花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 梅花以 它的坚贞不渝 、 高洁 、 坚强 、 谦逊的品格 , 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 因此人们总 是用梅花比喻拥有傲骨之风 、 生性高洁 、 不畏艰难 、 不屈不挠的人 。
“ 不 经 一 番 寒 彻 骨 , 怎 得 梅 花 扑 鼻 香 。 ”梅 花 以 其 在 严 寒 中 盛 开 的 特 性 , 凌 寒 独 立 , 开 百 花 之 先 , 独 天 下 而 春 , 象 征 着 坚 韧 不 拔 、 顽 强 不 息 的 精 神 , 被 视 为 高 洁 、 坚 强 的 象 征 。 它 以 富 有 张 力 且 明 媚 的 色 彩 成 为 冬 日 一 道 瑰 丽 的 风 景 线 。
“ 待 到 山 花 烂 漫 时 , 她 在 丛 中 笑 ” 。 梅 花 不 但 在 严 冬 凌 寒 独 立 , 开 百 花 之 先 , 不 畏艰难 , 自强不息 , 而且具有非常突出的谦逊品格 。 到了百花盛开的美好春天 ,她丝毫没有邀功行赏 , 争奇斗艳的姿态 , 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 , 发出欣慰的微 笑 。
课 程 思 政 “ 三 寓 三 式 ” 范 式 曾 经 获 得 全 国 教 学 成 果 二 等 奖 , 是 目 前 比 较 受 全 国许多本科院校 、 高职和中职院校教师欢迎的范式 。 课程思政 “ 三寓三式 ” 范式 首次提出了 “ 精准化 ” 课程思政的理念 , 首次定制了课程思政 “ 最后一公里 ” 的“ 施工图 ”,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 时代性 、 科学性 、 先进性和操作性 。 “ 三寓三 式 ” 范式的全称为 “ 三元三寓三式 (五化五式 ) ” 。 “ 三元 ” 就是思政元素的总 称 , 即世界观 、 价值观 、 人生观 , 或为思政道德 、 人文素养 、 职业操守 。 “ 三寓 ”是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方法或理念 , 含义就是 “ 寓道于教 、 寓德于教 、 寓教 于乐 ”, 是以隐性的方式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 。 “ 三式 ”是实施课程思 政改革的手段 , 含义就是 “ 画龙点睛式 、 专题嵌入式 、 元素化合式 ” 。 “ 三寓 ” 是实施的基础 。 “ 寓道于教 ”指要润物无声地让学生懂得学会把握自然和社会的 发展规律 , 遵守社会和做人的准则 。 “ 寓德于教 ”是指教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 良好品德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 寓教于乐 ”是要求老师因材施教 , 开展 “ 快乐 教学 ”, 包括情景化 、 故事化 、 启发式 、 互动式等 “ 五化五式 ”,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 是课程思政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 “ 三式 ”是落地落实的关键 。 “ 画龙点睛式 ”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手段 , 是指在讲授知识点 、 技能点时 , 基 于所挖掘的思政元素 , 用三言两语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唯物辩证法及综合 素养等进行适切的强化与解读 (激活 、 印证 、 映射 ) , 实现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 。 “ 专题嵌入 ”是指教师不打破原来教学结构 , 精心将思政的某个专题 (包含 几个思政元素 ) 进行有机嵌入 , 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 同时强化学生的 价值认同 。 “ 元素化合 ”是老师将若干个知识点 (技能点 ) 、 思政元素以原子化 合的方式进行结合 , 构建了知识点 (技能点 ) 、 思政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 进而 产生合而为一的效果 。 “ 三式 ” 的运用充分展现了思政元素通过隐性的方式 , 与 知识点 (技能点 ) 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 。
经 过 广 大 教 师 的 积 极 进 取 和 努 力 实 践 , 全 国 的 课 程 思 政 改 革 已 经 形 成 了 许 多模式 , 构成了万紫千红的风景线 。 三寓三式在创建 、 推广应用的过程中经历 了不少艰难困苦 , 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 并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 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它还是低调地掩映在众多课程思政模 式之中 , 彰显了梅花的谦逊品格 , 同时也与课程思政的润物无声 、 潜移默化的 特点达成了默契 。
文 章 来 源 : 上 海 电 力 大 学 滕 跃 民 赵 玲 刘 蓉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