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关于教学评价设计的第二部分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教学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我们需依据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性,明确一系列基本准则,用以指导评价思想的构建及其实施流程。具体而言,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几项核心原则:
(一)公正客观性原则
公正客观性原则强调,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评价标准的设定、评价方法的运用,还是评价者的态度倾向,乃至最终的评价结论,都需严格基于事实,避免主观臆断或个人情感的干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客观的价值评判。若缺乏公正客观性,评价将失去其本质意义,甚至可能产生误导性信息,引发错误的教学决策。因此,在贯彻公正客观性原则时,需确保评价标准具有明确性、非任意性;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非偶然性;评价态度具有中立性、非主观性。这要求我们借助科学可靠的评价技术手段,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并基于客观事实,以实事求是、公正严谨的态度进行评价。
(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要真实反映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贯彻整体性原则,首先评价要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防止突出一点,不及其余;其次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和环节上花大力气;三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地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
(三)指导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贯彻指导性原则,首先必须在评价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不能缺乏根据地随意评论;其次要反馈及时,指导明确,切忌耽误时机和含糊其辞,使人无所适从;第三要具有启发性,留给被评价者思考和发挥的余地。
(四)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贯彻科学性原则,首先要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统一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推广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严谨的处理。第三要对评价工具进行认真地编制、预试、修订和筛选,达到一定的指标后再付诸使用。
二、教学评价的内容
从教学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系统的功能和效能的评价。一是评价功能完善与否,二是评价效能的高低。而教学系统的功能完善与否和效能的高低取决于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系统的结构。因此,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系统要素的评价和教学系统结构的评价。教学系统要素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条件的评价等;教学系统结构的评价包括反映教学系统结构的教学的管理制度、教学流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案、教学环境等。
由于系统具有层次的特性,教学评价可分为学校教学系统评价、系部教学系统评价、专业教学系统评价、科目教学系统评价、单节课教学系统评价等。
三、教学评价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过程一般包括下述步骤。(1)明确评价问题。是对教学系统的某个要素进行评价还是对教学系统的结构,或者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价?是对学校教学系统进行评价还是对专业教学系统,或者是对单节课教学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还是对教师进行评价,或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2)确定评价目的。是为了更新教学系统要素,还是调整优化系统的结构?(3)确定评价对象。评价问题和评价目的确定之后,需要确定评价对象。选择谁或者什么作为评价对象,最能反映所评价问题的本质。(4)制定评价方案。根据评价问题、评价目的、评价对象和学校教学实际及可利用的评价资源,设计经济有效的评价方案。(5)组织实施评价。依据评价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得出评价结论。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手段
教学评价的方式手段丰富多样,主要可以分为针对教学系统组成要素的评价与针对教学系统整体结构的评价两大类。针对教学系统组成要素的评价方式涵盖: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手段、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衡量方式、对教学内容适宜性的评判方法、对教学设施与条件的评价策略等。而针对教学系统整体结构的评价方式则包括:对教学流程规划的评估方法、对不同类型教学方案的比较评价手段、对各种教学情境适用性的评估方式、以及对教学管理文件有效性的评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