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定义审视与价值探索"
一、对教学成果奖定义的再思考
《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奖励条例》中明确指出:“教学成果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备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且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效果的教学方案。”然而,将教学成果奖单纯定性为教学方案,这一界定似乎存在若干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
一是虚实错谬。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针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是具有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性质的,预设的、未实操的、有待落实的文案。它是做之前的设定与绸缪,是虚化的、停留在设想层面的和有待实施的存在。怎么能称一件尚未启动还没去做的事情为教学成果,进而获得教学成果奖呢?虽然教学成果奖并不排斥对教学方案的理性指导、形而上引领,但它一定指向做后的结果,是任务完成后的评价与奖优。用教学方案界定教学成果奖,是以因代果、倒因为果的。
二是定性失准。教学成果奖所关注的一定是教学的结果,或者说从表征教学结果优劣程度层面,去找寻它的属概念也称类概念,然后再加上种差的限定,这是逻辑定义的基本方法。循此,我们认为教学成果奖应该落脚在“人才培养质量”这个定义项(属概念)的核心之上,而不应该落脚于“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将教学成果奖的概念奠定在正确的逻辑基点之上。质言之,教学成果奖所关注的不应是教学方案的优劣(尽管这个也很重要),而应是教学方案所指向与达成的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说是方案落实后实现的目标及实现程度,是与方案匹配吻合而达成实现的优效结果。如果把教学方案当成是教学成果奖,那是鼓励纸上谈兵而非踔厉践行的行为了。
二、教学成果奖的价值追问
价值是事物意义、功能和效用的集成,也是我们做事的理由和依据。价值追问就是关乎教学成果奖“培育什么”和“为何培育”的因由和依据的研究。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代表着中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是判断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直观标识”,是衡量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双高计划”评选和鉴定的重要参考,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研究者认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领域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成果,体现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探索、新创新与新实践,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为核心,肩负引领教育改革重任,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奖项承载的符号意义与各方期待越来越多,已被各界视为“里程碑”式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教学成果奖“对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化到下位的中、微观层面,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如下。
1.大盘点、大检阅的成果验收
四年一届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是激活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活力的引擎,是对职业教育历年办学成果的检验或阶段性验收,其目的在于盘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收获、新创造,检阅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实力、新业绩,提升职业教育的新自信、新动能、新追求。有了这样一个评审机制和比试方式,好的成果就有了顶级的展示和推广平台,有了导向性的内涵建设标高和提质性抓手。而且由于这一评审的含金量足够高、动力机制足够强,足以激起参评主体对报奖的意愿和重视,促使他们真下功夫去梳理经验、盘点业绩,形成职教成果的凝练提升和理性升华。可以说,这样的盘点验收向形式主义说“不”,为改革创新开路,脱虚向实、推优崇真,是真正值得肯定和推广的评价奖励形式。
2.树标杆、立样板的示范引领
王屹认为:“设置教学成果奖重点在于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优秀范例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一份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奖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推广性的特征。”这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的目的所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与国示范、国骨干、“双高”评审和建设一样,是一种抓先进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方法和策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有572项职业教育项目获奖,创历届数量之最。“本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主题出现频数居前六位的依次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师培养、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当然还有创新创业、文化育人、思政育人、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果。显然在如此宽泛的主题分布和572项具有标杆性和样板性的获奖成果中,总有适合自身情况的获奖项目会给职业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启迪借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具有转变职业教育发展观念、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助力课改提质增效、启迪模式创新建构的效能,最终得以实现职业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的进步与提升。
3.驱动反思与促进成长的精进之路
在教学成果奖的角逐中,能够摘得国家级奖项无疑是凤毛麟角,即便是省级奖项如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也已是教学成就斐然的象征。然而,未获奖项并不意味着努力的徒劳,申报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度自我审视、资料整合与表达精炼的宝贵经历。这一过程中,反思成为了向内在智慧求索的关键环节,它体现了对完美与进步的不懈追求,促使我们系统性地总结教学规律、剖析现存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这种反思不仅“对于破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实践难题、驱动实践革新具有不可小觑的催化作用”,更是引导我们从思考的贫瘠与肤浅迈向丰富与深刻,实现了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双重飞跃。此外,反思之旅也是成长的阶梯,它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在理论深度、实践效能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