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策略探索

1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职业院校如何在基础上增强数字人力支撑和条件保障能力,从制度上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并建立三维一体的指标评价体系来全面评估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通过实施一系列策略,职业院校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基础上增强数字人力支撑和条件保障能力 

第一 ,加强数字技术人才支撑。数字化应用人才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当前数字技术应用人才短缺, 职业 院校要主动谋划。 一是要积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改革用人制度, 拓宽社会人才引聘渠 道, 提高数字技术人才薪资待遇, 多措并举引进更多优秀的数字化技术人才。二是职业 院校要加强与数字技术领域的相关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合作, 借助其数字技术力量和专 业优势, 共同制订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 提升数字化人才水平, 增强自身的“造血 ”功 能。三是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目标, 逐步建立起内部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机 制, 完善校内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在职培训、 “老带新 ”、数字化项目合作、 校内合作培训等多种形式, 培养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另外, 还可以根据现有的需求, 制 定不同水平的数字化技能培训课程, 通过内部数字化培训项目, 提高数字化人才实践应用能力, 增强数字技术人力支撑。


第二,提升数字化条件保障能力。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职业院校要以信息化为主导, 聚焦信息网络、平台 建设、数字资源、智慧校园, 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规划设计, 分主次、抓重点, 以点带 面推进相关工作, 统筹规划数字化建设工作。首先, 在职业院校在校园数字化建设过程 中, 要将教育教学数字化新基建摆在突出位置, 以新基建促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融合 发展, 以人才培养带动学校治理、师生管理、科学研究、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等方面工 作的数字化。其次, 坚持将数据融通、功能集成、 一体化管理作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基 本原则。促进各部门、各单位的数字化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兼容、步调一致, 为建设高 水平、高质量的数字化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增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和条件 保障, 推动职业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 支撑职业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内容图片


二、 制度上提升职业院校数字化治理水平

第一 ,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强化数字安全保障。职业院校的数字化建设涉及教学、管理等工作, 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 首先, 职业院校要着力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借鉴国内外数字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成果 和先进经验, 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学校 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也要根据信息管理规章制定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确保各 项工作有章可循, 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效能, 减少数字资源浪费。其次, 职业院校要增 强信息安全意识, 强化数字安全保障。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加大宣传, 增强师生群体的信 息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要邀请校内外数字技术专家, 定期组织数字安全技能培训, 丰富 师生数字安全防护的知识, 提升数字化技术水平。


第二, 完善数字化治理组织结构, 健全数字化治理机制。

职业院校的数字化治理除了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还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单位 的通力配合,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治理组织结构。 一是要建立由校领导牵头的数字化治理 领导工作小组, 要求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与。领导工作小组的成员应根据各自负 责的业务, 明确权责, 分工合作, 建立长效、协同的数字化治理结构和组织保障。二是 建立校级和各部门协同的“条块融通 ”管理模式, 打破各部门数据和业务间的壁垒, 统筹各职能部门协同开展治理工作。三是创新数字化治理机制。打造融通性、实用性、灵 活性的数字化综合治理平台, 结合教职工、学生、家长、合作企业等多元主体对学校数 字化治理成效的反馈意见, 持续优化学校数字化治理的机制, 推动学校数字化治理能力 和治理水平的发展。


内容图片


三、配置上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 

第一 ,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 关键在于培养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教师数字化教 学能力。首先, 职业院校要通过引导, 多方协同, 实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行动”,定期 面向一线在职教师群体开展有关数字理念、数字知识、数字技能的培训, 积极寻求与数 字企业、数字技能培训机构的合作, 鼓励一线教师通过进修、校外培训等形式提升数字 素养。其次, 职业院校要主动向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学校学习, 通过联合教学、教学观摩、数字化教学竞赛、线上座谈等方式, 加强校际数字化转型教学经验交流, 提高一线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


第二, 提升数字资源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度。

职业院校数字技术、数字资源与教育教学活动融合程度不深, 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数 字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难以适应教学要求。 一方面, 职业院校规划数字基础条件建设 时, 要突出问题导向, 针对学校治理、教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痛点”,制定数字 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采购计划; 另一方面, 职业院校在开发职业教育领域数字资源的 过程中, 要紧紧围绕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充分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确保数字化资源能够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 加强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 深度融合, 提高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内容图片


四、成效上建立三维一体的指标评价体系 

第一 ,建立数字化办学成效评价系统。职业院校在建设校园数字化治理服务平台时, 要根据数字化办学成效评价的需要, 嵌入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功能模块, 利用互联网将教学、科研、实训等环节的数据系 统连通起来, 实现多维度、 一体化的办学数据信息监测和收集。此外, 职业院校还可以开发适用于数字化办学成效评价的应用分析软件,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深度 分析校园数字化治理和服务平台中的各类数据, 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学校建设发展情况, 为科学评价学校的数字化办学成效提供依据。


第二, 建立数字化教学成效评价体系。一方面, 职业院校要依托校园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大数据系统, 全面收集一线教 师在日常教学、校内外实训工作中所使用到的数字设备、数字工具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 形成教师数字化教学的数据流; 另一方面, 职业院校要根据数字化教学的规律和特 点, 建立数字化教学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创新评价方法, 结合一线教师数字化教学数 据流, 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三, 建立数字化学习成效评价体系。

首先, 职业院校要根据学生数字化学习特点建立数字化评价方式, 依托校园数字化 治理和服务平台, 实时监测和收集学生的各类日常学习数据, 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 构建数字化评价体系, 及时掌握学生利用数字设备、软件工具、数字资源的学习时 长、时间分配, 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效。其次, 建立基于数字化学习评价体系, 通过在线测试、数据分析等方式, 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合期末的书面考试成绩和技能实操考核成绩, 客观、准确地对学生进行精准评 价, 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来源: 节选自《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发布于:2024年12月14日 10:24: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