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2023年度上海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旅游概论》

10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当今时代,高等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专业知识的重任,更肩负着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坚定信念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的历史使命。《旅游概论》课程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致力于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强烈爱国情怀、高尚职业道德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旅游人才。


一、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旅游概论》课程基于我校培养“服务意识领先、职业素养高尚、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建设都市旅游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的专业定位,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出发,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为重点,围绕新发展理念、脱贫攻坚、乡村振、中国故事、美丽中国、劳动精神、守法意识等因素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教学体系隐形融合


教学团队秉承课程思政与知识构成隐性融合的设计思路,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线,通过情境式、项目式教学,结合典型案例,利用课内外和虚实多个空间维度,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出了“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课程思政”嵌套式课程内容体系;并从旅游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出发,确定了本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内容图片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提升民族自信、具备开放意识、坚信科学发展、培养奋斗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职业信心、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生态文明、促进和谐共生、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强化法律意识、强调安全意识、培育战略眼光、拥有大局思维,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旅游人。


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探索

课程尝试覆盖“线上、线下”虚实空间和“课内、课外”教学空间,利用多个空间维度开展思政教学。除传统的线下和课内空间外,注重线上虚拟空间和课外实训基地空间思政要素的设计打造。例如,课程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围绕红色旅游主题进行设计,以带领村民发展旅游、脱贫致富为故事线,通过游戏过关的方式增强学习趣味性。校外实训依托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古镇、花开海上生态园、中国农民画村等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实地考察并完成面向企业实际工作设计的实训项目,学生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优秀项目成果可直接被企业采纳应用。


为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教师团队借鉴“三寓三式”范式,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遵循先感性认识后理论学习原则,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虚拟体验、感官调动、唤起回忆等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案例、影像、游戏、辩论赛、模拟会议、直播连线、虚拟仿真实验、校外实训项目等方式将思政要素润物细无声地全面嵌入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环节,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树立职业信心,践行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创新思维。


课前,学生通过线上自学掌握基础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借助知识点视频、PPT课件、测试题库、知识拓展、行业动态、虚拟仿真实验室、“秒懂旅游”动画等多种配套资源,通过任务布置,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中,教师通过对事先设计好的思政教育方案进行实施,将价值塑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内容,做到思政素材紧扣思政目标,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全过程素质培养。


课后,通过完成模块测验或小组作业,阅读课程线上拓展资源,进一步巩固并拓展所学知识。借助在线平台进行话题讨论、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内容图片

 

课程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含过程性、结果性和增值性评价;从个人表现、团队表现、期末考试、实践项目四个方面,基于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评价维度,将课程思政考核贯穿到素质评价过程中;由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个人和学生小组进行多元主体考核,并尝试在满分的基础上对个小组进步明显的学生、项目成果或建议被企业采纳的学生以及实践活动中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同学以奖励赋分方式进行增值性评价。


内容图片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选,取最能凸显思政价值的时政热点对接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团队随时关注旅游发展新动向及新现象,建立定期更新制度,通过全员参与、专人负责,确保收集并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思政素材。例如,在讲授“旅游外部影响”时,课程团队在众多案例中最终选取了云南“阿者科计划”这一案例。该计划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斗号召,发挥旅游专业优势、精准实施、务实推进的实践典范,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深度解读,被列入世界旅游减贫案例名单,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鲜活素材。

积极搭建企业课程思政教育平台,拓展校地合作育人途径。课程与上海市金山区旅游局合作,精心打造了“千名大学生游金山”品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游客体验调查、宣传手册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项目对接金山区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花开海上生态园等重点景区,为景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生的作品、创意和建议被企业采纳,为推动目的地产品升级、拉动地方消费贡献了力量。例如,陈歆慧等同学提出为游客提供树脂滴胶植物标本制作体验及压花手工课产品的建议被花开海上生态园采纳,受到青少年和大学生消费者的欢迎。苏泓铭等同学拍摄的枫泾古镇宣传视频得到景区领导好评,被上海枫泾旅游区公众号采纳。学生通过实训项目帮助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并获得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其自我价值感得以提升,并坚定了从事旅游职业的信心。

来源: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李淼

发布于:2024年12月11日 15:26: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