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鉴,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5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不仅是对过去一段时间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教学显著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启示。这些成果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机理与突出成绩,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本文将结合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征,联系当下发展实际,从研制核心课程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专业建设改革以及注重多元主体协同等方面,探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能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贡献些许智慧与力量。

 

内容图片


一、研制核心课程标准, 针对教师开展专业培训, 提升课程实际效用

其一, 在现有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基础上, 地区可组建适合区域特色的理论基础课程 和专业核心课程, 并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地区课程标准, 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更加对接本地发展。


其二, 针对教师开展专业性培训, 提升教师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 尤其需注重教师课程开发、课程研究方面的培训, 在面对技术岗位知识不断变 化的过程中, 使教师及时拥有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开展新的课程开发研究。

其三, 保障物质基础条件发挥课堂实效。办学条件是开展育人活动的基础, 职业院 校应建立健全实训中心、生产基地等设施, 为学生提供类似真实生产的岗位学习, 夯实 学生技能基础, 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实践技能。

 

二、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构建创新模式, 赋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其一,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培养机制。政府部门应以经济开发区为依托, 重点围绕此 区域“ 由点散开 ” ,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确定好企业、科研院校、职业院校牵头单 位, 明确未来发展目标, 确定核检年限, 定期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 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监测与核验, 为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办学探索典型经验。


其二, 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培养机制。职业院校可针对不同专业构建由学院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群建设委员会, 共同推进 专业建设。同时, 需注意避免各主体之间由于单位类型不一可能出现的部分利益冲突, 政府应当在此充当“调解 ”角色, 发挥政府层面的公信力作用, 协商各方平等对话, 保 障行业产教融合培养机制的长久运行。

 

三、深化专业建设工作, 与时俱进推动专业建设改革创新

其一, 职业院校应围绕新兴产业, 定期针对各专业前景发布人才需求预测和预警信 息, 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 加大专业调整力度, 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加快布局支 撑关键核心技术的专业, 分类引导高职院校优先设置新兴产业发展、重大民生急需、填 补空白点的专业。


内容图片


其二, 做好市场需求调查报告。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详细调查当地市场人才需求的数 量和质量要求, 明确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专业方向下再设置若干个职业岗位, 实 现专业基础教育与职业岗位技术技能教育的有效衔接。

其三, 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 分析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各专业发展目 标及人才培养所对应的标准, 做好相关规划, 使得各专业的发展目标及人才培养标准更 适应当下及未来市场需求, 保障专业人才培养面向专业全体学生。


四、注重多元主体协同, 深化产教融合, 提升育人质量

其一, 校企共同设计培养方案。职业院校可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共同研究不同专业所 对应的职业岗位、技能大赛等的能力和素养要求, 优化课程内容, 建设优质课程资源, 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职业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通。


其二, 完善产教融合推动机制。职业院校可以平台、技术等为突破, 促进协同育人 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打造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互通流动的服务平台, 发挥生产设备、生 产工艺等行业资源与知识、科研成果、人才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政府在其中应 鼓励本地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学徒制等产教融合项目, 强化企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 吸引力。


其三, 深化校企双方合作实施机制。校企合作应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政府部门应对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形式、主体地位、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规则的细 化, 使企业和职业院校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 ”意识, 权利与义务相依, 压力与动力并存。

 

节选自《职业教育2023年第27期》

发布于:2024年12月11日 11:52: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