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师,是工作和生活的勇者

0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近期,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文章介绍了瑞典一项研究,该研究指出中国高校教师在世界高校中压力最大,而其中女教师比男教师压力更甚。


高校女教师而言,在理想情境中她们自然是希望能把职业属性和家庭属性二者完美地融合,实际扮演时她们会更多地体验到职业身份与家庭身份的对抗和妥协,而不是统一。在女教师成为职场妈妈之后,这种家庭与职业的割裂会来得更彻底一点。


“内外兼顾”变“内外煎熬”


高校女教师作为职场妈妈,她们的理想是学生和孩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内外兼顾”,而现实却是工作和生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式的“内外煎熬”。


在学校,高校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要顾及,要冲锋在教学和科研的最前线;在家里,养育孩子要身体力行,奔走在厨房、客厅和床榻之间。这对她们而言,在时间安排上、身体承受上都是不小的挑战。此外,女教师的心理更加细腻敏感,在面对学校和家庭双重压力下,她们的心理承受力也面临重重挑战。毕竟,在学校答疑解惑、潜心科研,回到家她们可能还需要潜心研读育儿经,等待的也是十万个为什么。


“光鲜体面”变“有苦难言”


作为高知分子,高校女教师接受过高水平的教育,其自身素质和能力相对较高。因此,对于作为母亲的大学女教师,社会也给出更高标准——高校女教师在家庭的日常起居、孩子的学习教育等方面要比一般女性做得好。


但现实却是,高校女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教学、带领和指导学生科研等方面,陪伴孩子可能难上加难。高校女教师光鲜体面的职业外表下隐藏了难以言表的生活内在。


“青年翘楚”变“青焦罪人”


从“职场妈妈”这四个字中我们或许就可以看出,女性被社会要求更多。为什么没有职场爸爸这一说?因为男性只需管理好自己就好了,剩下的有女人。


被双面碾压的高校女教师,只要无法平衡,就会成为罪人。若侧重孩子,面对学生,她是罪人;若侧重学生,面对孩子,她是罪人。翘楚变“青焦”,还成了罪人,高校女教师去哪里说理?


内容图片


哈佛如何让青年女教师无家庭后顾之忧


哈佛曾调查其教师的家庭结构,结果发现教授群体中,74%的女教授有子女;助理教授和助教群体中,61%的女教师有子女。


同时,调查显示,哈佛的女教师在育儿和照顾老人方面比男教师有着更大的压力。如果她们同时是一位母亲,她们承担的家务活也比男教师要多。女教授们每周用于处理家务的平均时间是20小时,男教授每周只有10小时。助理教授和助教中,由于家里可能有需要照顾的幼儿(这部分教师人群比较年轻),女教师平均每周花费40小时在照顾家庭上,而男教师每周只需花费20小时。


“子女学业”“照顾子女”“管理家务”是给哈佛教师造成压力最大的三种家庭责任。可以看出,女教师的家务压力大于男教师。为了缓解教师(特别是女教师)照顾幼年子女的压力,哈佛的育儿中心起到了有效作用。2013年,家有四岁以下幼儿的哈佛教师(仅限终身教职或终身教职预备人选)有48%受益于育儿中心的服务,而2007年这个比例只有32%。


该校负责教师发展的高级副教务长、统计学家朱迪斯·辛那指出,调查显示出来的男女教师在家庭责任方面的明显差异“不是哈佛独有的问题”。高质量的育儿机构在波士顿地区的市场价非常昂贵,每年费用约25000美元。辛那2008年上任时,哈佛内部的六家为教职员工服务的育儿中心都有一份长长的等候名单。教师们在各种会议、论文中疲于应付,而育儿服务的需求迟迟得不到满足。为此,哈佛不但扩充了自有的几家育儿中心的规模,还在2009年初,克服了很多预算被削减的困难(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投入了500万美元用于给年轻教师的育儿补助金(上限可达每年人均20000美元) 。


如果哈佛内部育儿机构容量不足,教师还可以把幼年子女送到外面的育儿机构接受照顾,而不必自己全部承担天价费用。辛那评价说,对于正在终身教职道路上苦熬的教师们来说,这是“最好的一个项目”。


2008年,辛那就曾经说过,哈佛作为一个整体,如果想留住并且培养教师,必须要在育儿等支持设施上投资,也必须给那些有志于在终身教职轨迹上发展的教师以充分的条件。


如果你的妻子是大学教师,请这样对她


很多大学女教师寒暑假虽然很长,但几乎天天都在写各种课题材料;虽然她们看似上下班很规律,可是熬夜早起一个都没少;每天都忙得像上战场一样,更别说顾家顾孩子了……


曾经就有人总结了几点大学女教师的压力:


来自社会的压力:盛名之累


在大众的印象里,大学女教师既有文化品位,又有道德修养,日后教育孩子及处理家庭日常关系,不用他们操心。这些颂扬,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女教师职业的崇敬;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给女教师们施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女人始终担负家庭中赡养老人,照顾丈夫,教育子女的重任,这样就加重了身体和心理压力。


来自职业的压力:焦虑之苦


根据腾讯教育与麦可思2014年8月完成的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报告,在受访的高校教师中,约有八成表示实际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本科教师反映压力较大的比例为84%,高职高专教师为79%。经济压力大,教学科研难以平衡,还要面对职称评定、奖金分配、项目审核、学术声望等各个方面可能会有的利益冲突,职业之累带给女教师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来自生理特点的压力


女性在心理上感知较男性敏感,极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情绪波动。女性在生理上要经历“经、妊、产、育”阶段,在这些特殊时段如果不能科学调节生理变化引发的心理变化,就容易诱发女性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琐碎繁杂,教师的责任重如泰山,教师的形象不容瑕疵。社会关注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高。女教师们终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伤神劳身。

发布于:2024年12月10日 15:20:4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