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关于加强职业教育, 输出高技能人才的建议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627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关于加强职业教育、输出高技能人才的建议进行了详细回应。答复中,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提出了多项措施,旨在加大职业教育政策及经费支持,扶持企业和相关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并为制造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
一、关于加大职业教育政策及经费支持
一是“ 十四五 ”期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教育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 债等多种资金渠道, 积极支持各地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面向当地产业发展需求, 建设 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新建、改扩建学校、实训用房, 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 件,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 金312.57亿元, 比上年增长10亿元, 增幅3.31%。
二是加快实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 ” ,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 组织优势, 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为抓手, 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
支持省级人民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 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 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 平高校、职业学校牵头, 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 融合共同体。
三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 成〔2014〕 9号) ,于2014年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截至目前, 已分三批在全国 布局了558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覆盖专业点1000多个, 惠及学生10万余名, 累计培养企业新型学徒超80万人, 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二、关于扶持企业和相关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2022年5月1 日起实施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 国家发挥企 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2022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由“ 单一 ”转向“ 多元 ” ,更加注重社会 力量参与。
一是教育部积极推动财政部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 落实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对企业等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教育学生一视同仁, 将符合条件的民办职业学校学生纳 入学生资助政策, 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鼓励引导地方采取政府补贴、资金奖励、 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等相关经费标准和资质政策, 给予企业等社会力量办学适当补助。
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出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设 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 》等系列政策措施, 明确提出“金融 +财政 +土地 +信 用 ”组合式激励政策, 联合印发了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 推动更多企业在职业教 育校企合作中主动发挥作用。
三、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
一是教育部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力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技术师 范学校建设, 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 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支持企业 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 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 革。

二是引导支持高校参与职教师资培养。 3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中的本科院校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范) 学院, 基地向机构实体化、职能专门化、水平专业化发展, 既开展师范生培养, 又承担在职教师培训, 每年培养职业技术教育 师范生2.4万人, 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三是启动开展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研制《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认证标 准》, 启动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探索构建“ 五位一体 ” 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 系。推进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四是开展硕士层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 2015年, 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下 设置了职业技术教育专业领域, 加大力度建设培养职业教育领域急需的高水平师资队 伍。全国共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187个, 可培养职业教育师资。
四、关于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新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 国家采取措施, 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组 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组织各类转 岗、再就业、失业人员以及特殊人群等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扶持残疾人职业教 育的发展。
一是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作用,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持续推进实
施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印发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 划》, 引导鼓励相关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当地需求和办学能力, 面向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各类人员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据不完全统计, 2023年上 半年仅甘肃、广东、河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市) 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超过50万人次。

二是2023年5月, 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财教〔2023〕 42号) ,要求充分发挥省级统筹作用, 注重提 高投入效益, 突出支持重点, 资金分配向边远、民族、脱贫地区以及主要经济带等区 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倾斜, 向国家或地方急需特需专业倾斜, 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 业教育。
三是建立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 对所有农村(含县镇) 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 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在高职阶段, 《财政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职扩招教育 经费投入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办教〔2020〕 45号) 规定: 高职院校招收的退役军人, 下岗失业人员, 农民工, 新型职业农民等全日制在校生, 按规定享受学生资助。
五、关于为制造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
一是优化制造业领域专业布局结构。 2021年3月, 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 录(2021年) 》, 在统筹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关系基础上, 对接制造业产业转 型升级发展, 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设计, 设置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增材 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制造类专业, 优化和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相关专业设置, 调整淘汰落后专业。
二是会同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启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面向数字 化、智能化职业场景, 在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遴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领域制造企业, 围绕 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需求, 校企联合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 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力争到2025年, 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 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 人才培养力度。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新修 订的职业教育法落实落地, 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鼓励企业等社会多元力量举办职 业教育, 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实施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培养更多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 教育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