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逻辑探析
从理论根基、思想萌芽到实践成型三个视角审视高校“三全育人”的生成脉络,在理论维度上,它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延伸,展现了该理论的时代新貌;在历史维度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衍生,反映了这一思想的时代变迁;在实践维度上,它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适应时代需求而做出的创新实践。
一、理论逻辑:高校“三全育人”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拓展
区别于其他人的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对自身发展的价值规律以及理想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深刻阐释了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揭示出人在个体层面使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完善和增长,从而使个体发展为全面、完整的人的发展路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建设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这一最高价值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教育实践,我们的一切工作尤其是教育工作应当紧紧围绕着促进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这一目标来进行。
高校“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和方式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延伸和时代拓展,它吸收、继承、应用了马列经典作家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把实现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作为现实导向,把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育时代新人作为价值追求,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也是新时代高校育人方式的新变化。高校“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继承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应运而生的高等教育育人理念和方式,“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就要在增强“三全育人”实效性中培养全面发展、能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新人。
二、历史逻辑:高校“三全育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演化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3]277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今天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党在领导和推动高等教育的百年奋斗和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在近百年来始终与时俱进,特别是针对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的青年知识分子,十分注重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武装其头脑、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历程中最重要的举措和显著特点。“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4]只有在各项工作中坚定不移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在全面抗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论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5]这是在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创新和丰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3]339,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党的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为指导,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理念的新突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三、实践逻辑:高校“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讲话和论述精神,以及在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关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并阐释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强化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这一重要的育人理念逐步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理论依据、政策源头和实践指南。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通过综合试点改革探索和理论实践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育人成效。一方面,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下,相关部门常态化配合,专门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在各地各高校选树建设了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区、高校和院系;另一方面,各省区结合本地区的工作实际,各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将“三全育人”纳入重要议题,建立健全常态化、不间断的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调研和检查制度,以此来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在高校范畴内,育人体制机制的一体化建设正稳步前行,“三全育人”的格局已在强化组织领导的进程中日益成型。各高校纷纷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以加强顶层设计和领导力量。同时,通过建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清单,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各高校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形成了全校上下联动、部门间互联互通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协调与领导统筹。在此基础上,高校创新性地采用了主要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综合改革模式,一体化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构建了一个分工明确、纵横交织的育人责任网络。为了形成育人合力,高校还积极探索并打造了多种育人共同体,如“党建引领团建”、“任课教师—辅导员—班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学校—企业—校友”三元联动育人模式等,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三全育人”格局的深化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