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的5大秘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深层次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并梳理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此措施,旨在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从而构建一个覆盖学院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综合性大思政格局,确保每一环节都能有效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所在,它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立德树人的理念深深植根在课堂教学之中。“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其价值与深远意义已不言而喻,正逐渐成为职业院校积极响应政策导向的热门话题。
然而,当前仍有不少职业院校受限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导致“课程思政”的实践仅仅停留在表面,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思政课程”,充其量只能算作“思政课程”的2.0版本。面对这一现状,专业课教师如何真正践行“课程思政”,以及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哪些元素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思政”,已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
目前, 职校专业课教师面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环节最容易出现四大问题:
1.浮于表面:
部分教师没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而是就爱国、诚信、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等主题进行机械的空谈, 思政部分和专业课仍然泾渭分明。
2.“ 尬”聊 “ 尬” 讲:
教师在讲专业课程时, 突然切换到思政内容, 生硬“ 尬” 聊, 让学 生一头雾水。
3.案例雷同:
不少学校会出现同一专业的不同专业课教师, 均使用同一个案例。虽然教师将思 政元素和课程结合了起来, 结合方式也很容易, 但是学生上多门课后, 听到的都 是同样的思政案例, 很容易产生疲劳。
4.评价标准:
部分职校课程思政处在起步阶段, 如何评价“ 课程思政” 的建设效果也是学校出现 的一大问题。当前各地区各学校都开展了一些课程思政的比赛, 说课、讲课、科 研立项等, 有各自制定的评判标准, 如何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仍需不断 探索完善。

专业课如何挖掘“思政点”?
1.可以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2.通过研究教学内容, 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3.通过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等, 反思分析, 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 任意识。
4.和学生一起对行业相关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将是“ 课程思政” 很好的 切入点。
5.从专业课的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教师个人经历等方面完成对学 生的“ 价值观塑造 ”。
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英文作品的选择、阅读和中外比较, 提高学生思维的包容性, 通过英文语词的词解和发展脉络解析, 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自信心。
工程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典型的工程事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师生共同探讨如何预 防事故发生, 引入思政教育, 如合格的工程师要以人民为中心, 具有家国情怀, 坚守职业道德和匠心精神。
电气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进行类比, 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要保证稳定性, 而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也必须以稳 定为前提, 让学生们理解稳定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