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数字化教学“金课”的建设之道
打造数字化教学“金课”,需从人民满意和就业导向出发,围绕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实施高职供给侧改革,解决教学核心问题。教师、学生、学校需共同发力:教师是质量责任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及质量输出载体,学校是质量保证主体,通过内外结合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推动“金课”建设,引领高职“教学革命”。
一、高起点开展教学数字化顶层设计,奠定“金课”建设运行的保障基础
围绕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应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以服务师生应用驱动和教学管理服务内部治理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在校内实现“无纸化管理、无纸化教学、无纸化学习”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目标。围绕数字化视域下教学实施与质量评价如何实现“教师高效教、学生深度学、课程线上考、质量客观评”的问题,设计“教学管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学生学习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实施路径。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教学新趋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自主泛在学习需求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新生态,强化教育教学数字化顶层设计,强化提升学校数字化教学基础保障能力、教师数字化教学实施能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能力、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教学数字管理与服务能力。依托“教学练考评管”六维一体校本应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积极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多途径实现教育教学数据的标准化、流动化、可视化。构建以师生数字化应用为主,兼顾教学综合管理服务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稳步夯实数字化教学“金课”建设与应用基础保障。
二、高标准优化智能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数字化转型制度保障
一是升级校园网络出口带宽,为精准化管理、个性化教学、沉浸式学习服务,建设“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5G网络,为智慧课堂、智能车间等应用场景提供网络保障。二是基于学习过程高标准打造“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对校内教学实训场所进行智能化改造,配备支持在线备课、学前统计、课程录播直播、课堂互动、行为分析、教学评价等功能的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以及适用于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设施布置,实现教学全程的开放性、智能性和人性化。三是建立健全高职数字化教学“金课”保障制度。科学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办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与质量评价办法、教师数字化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系列文件,考核评价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水平、线上课程建设质量与成效、教学工作量与教学质量等,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岗位、绩效、评优等挂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四是优化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和选课学分认定转换制度。结合1+X证书制度,制订学生线上慕课或私播课学习管理办法,加强校际课程教学协作,畅通学生在线学习渠道,允许学生基于职业发展自由选修校内外线上优质课程,创新线上课程学分认定与线下课程成绩转换替代机制,推动校内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高水平建设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
一是基于课程群共建共享理念,围绕模块化教学要求,组建校企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每个团队3~5名成员,团队负责人由具有高级职称和一定教学研究经验与成果的教师担任,通过建立集体规划、集中备课、分工负责、协作建课教学机制,促进团队建设;二是建立教师校内协同培养培训机制。由教师工作部门协调教务、质控、信息等职能部门联动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围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能力,对教师开展“建好一门课程资源、写好一门课程教案、建好一门在线课程”考核,夯实教师教学资源与线上课程建设能力。三是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标准,将思政人文、职业素养及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通过开展数字化教学专题培训、公开课示范课观摩、在线课程教学论坛沙龙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实施能力。
四、高质量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模块化教学和工作过程化资源包
一是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以课程群为单位,优选一批职教理念新、教学经验足、数字素养好的专兼职教师,组建教师及企业人员参与的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奠定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人力基础。二是突破专业界限和二级院系管理构架,围绕“平台+方向+拓展”专业群课程体系,紧密对接专业群对应的岗位群技能需求,整合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以及海外教学资源,打造立体化、共享型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库。三是依托行业职教集团等校企联盟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多元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四是建立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升级教学资源开发服务方式,遴选优质教学资源制作服务商,确保微视频录制、仿真模拟、动画制作等资源建设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五是以模块化学习为统领,基于工作过程化,以涵盖专业教学标准规定内容、覆盖课程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颗粒化程度较高、表现形式恰当,能够支撑标准化课程为基本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系统梳理课程群资源建设点以及契合产业发展的特色性、前瞻性资源建设点,打造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魔方”式资源包。教学团队可利用这些资源包开发富含教学视频、音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新型教材,动态优化课程平台线上资源和数字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实效。
五、高水平打造个性化在线课程,推动学生深度泛在自主化学习
一是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在线开放课程分层分类建设机制。优先建立办学全国领先、受众面广量大、资源积累丰厚、专业布点多的专业课程,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联合行业企业,打造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校际协同共建共推共享方式,打造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重点支持省内有优势、内容质量高、校内受众多、教学效果好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在线开放课程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其余课程按照不同的教学和学习需要建设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实现所有课程都有线上辅助教学。二是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或线上课程平台,选择性地引入质量高、效果好的在线开放教学公共基础课或通识课程作为辅助教学载体,有效避免线上课程建设的低层次重复。三是专业类线上课程建设应契合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教学规律。教学资源类型上应体现多样性特征,具有文档、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内容上应强化富含企业元素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凸显立德树人和职业特点,增强线上课程的“效度”。教学设计上应按照项目化、模块化、任务化教学架构安排教学内容,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循序渐进、能力逐渐提升的规律,突出线上课程的“信度”。四是重视线上教学运行的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课程教学平台的教学、反馈、评价及互动功能,构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教学和学习模式,创设高效课堂,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课程进行自主泛在学习,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教学、学生无纸化学习、学业无纸化考评目标。
六、高精度开展教学质量诊断与监控,夯实“金课”教学内部质量保证
“金课”落地需从理念、建设应用至质量监控全面推进。高质量的教学监控是保障,具体措施包括:教师利用平台数据常态监控学生学习并诊改,院系质控人员通过数字化巡课及后台数据分析掌握实情并预警,教学楼LED屏展示教学信息强化纪律,教务质控部门定期分析全校数据并反馈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