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

1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应采取多元化策略,结合思想与行动层面的多重措施。首批通过国家级验收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已对验收标准进行了细致梳理,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专业群体系,构建了“2+3+X”高原高地高峰专业教学团队体系;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结构化的“教学+工程+科研”教学创新团队;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建立了“六方协作共同体”的教学创新团队体系。然而,已通过验收的团队在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层面仍有待进一步总结、优化与提升。


针对团队建设的优化问题,即观念更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其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跨界合作中的主体协同创新能力尤为特殊。这要求我们打破团队内部不同主体间的交流壁垒,增强各主体的协同参与能力,通过深化彼此间的互动与合作,推动团队整体效能的有效提升。


总体而言,优化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发展路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观念创新,引领团队创新发展;二是技术创新,提升团队教学与研究水平;三是组织创新,确保团队运作的高效与灵活。


一、观念创新: 树立共同目标愿景, 提升“场 ”内主体的契合性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要形成一致性的目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 队作为一种跨界松散组合的新型组织, 为增进组织的管理效率, 成员需要达成共同愿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围绕教育教学创新, 遵循专业—协作—创新的实践逻辑, 跨专 业跨单位组合, 完成教育教学、技术研发和资源开发等任务, 达成个体专业发展与团队 资源整合的终极价值目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面对自身利益、目标期望、职业 规划都不同的个体, 成员彼此的价值观、文化一致性、观念契合性, 必须通过文化治理 的方式展开。


团队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团队行动一致性的达成。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场域涉 及的主体, 其建设需通过关注教师情感发展、团队教学过程管理、教师投入度等软性指 标呈现, 并积极促成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团队目标的融合。在对团队的管理方面, 需要打破原有的科层制结构和项目制管理方式, 加强日常管理和过程管理, 细化任务指标, 强化合作探究, 团队成员平等交流。团队文化的建立, 有助于增进团队成员的认同感。 组织认同存在于三个层面, 个人层面、角色层面和人际层面。


内容图片


因此, 对于职业院校教师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而言, 在个人层面, 应加强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融合。通过多次开 展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研修、研讨、参观等方式, 形成协作协同的新惯例、新规范, 以 加强团队成员的组织文化认同感和行动的一致性。并且在团队建设中注重教师的情感、 个性的发挥, 打破长期以来教师自主意志被团队整体抑制的现实问题。在角色层面, 需要明确组织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构建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在内的角 色体系。


在人际层面,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在各主体对话交流中, 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面加深协同合作。从教学过程管理来讲, 需要通过校企双方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重构课程组织、参与课程评价等,以引导组织 成员实现组织目标。从教学内容来讲,需要通过引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 课程标准、课堂教学, 对接岗位最新标准。从教学模式来讲,需要使用项目教学法、任 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 重构课堂教学,变革传统教学方法, 实现团队教学能力 创新。

 

二、技术创新: 打造创新服务平台, 增强“场 ”内主体的交互性


创新氛围的营造、自由开放的文化也是促进技术技能知识转化再生产的重要要素。 团队在沟通自由、相互激励的氛围中, 技能交互、技术迭代, 能加速进行知识再创造, 形成可持续性竞争优势。通过创新服务平台的打造, 建立跨领域、跨专业的协作创新体 系, 团队成员组成跨界组合, 每个成员跨越自己的专业界线, 信息共享交换, 相互认同, 融合发展, 实现知识再生产。职业教育的知识创新来源于显性知识, 更源于经验、 直觉和灵感等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决定了成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团队 成员特别是企业兼职教师的工作经验、技术诀窍都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的创新过 程中, 对默会知识进行充分的转码和传递, 借助数字技术, 依托实训设备, 通过技能平 台促进技术技能的创新和生成。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要以教学科研、项目 研发和社会服务为抓手, 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培训基地、研发中心和名(大) 师工 作室等, 以职业教育理念迭代、课程体系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领, 促进创新团队成员在各个领域的互动协作与跨界融合, 全面提升教学创新团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能力。


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实现多主体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 团队资源在相互交融中需要重整重构。例如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工厂、资源共享平 台等, 将所需资源充分利用、深度融合, 使资源在集成中整合重构。


作为学校需要明确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和方向, 做好资源整合的顶层设计。团队还需要 充分挖掘区域企业产业特色、资源优势, 强化自身发展。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 资源配置效率应体现互补特征, 必须重视企业参与。通过召开团队建设理事会、研讨会 等形式, 以及课程建设、教学课堂、科研项目、技术服务等活动, 确保各个主体参与, 多频次促进主体交流互动。创新氛围的营造、自由开放的文化是支持技术技能知识转化 的重要因素。在团队建设发展中也需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 促进主体平等沟通、智慧 碰撞。

 

内容图片


三、组织创新: 建立学习型组织, 增进“场 ”内主体的复合性


建设学习型组织, 打破传统的组织边界是破除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效能低下、组织协同创新能力欠佳的关键。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实践, 多侧 重于学校及上层组织的外部激励和绩效考核, 成员内生动力不足。想要实现知识的创新 和成果转化, 首先, 需要组织层次扁平化。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要打破部 门和行业界限, 摒弃职能化管理方式, 增强组织管理的灵活性, 增进场内主体技能的复 合性。组织结构设计需要由原来的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师傅为辅的主次关系, 转变为教 师和师傅通力合作的伙伴关系, 使教师与企业师傅相互学习、彼此帮助、技能共享、协 作协同, 促进多方合力共同作用。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 使用腾讯会议、xinwei等多 种沟通交流方式, 跨时空跨情境开展交流活动。其次, 应推进文化治理。职业院校教师 教学创新团队要倡导个性化组织文化, 出台相应的自由开放支持政策。可以通过创建学 习型团队, 变革心智模式, 跨界学习, 知识迁移, 从而实现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


最后, 改善领导风格。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注重内涵质量提升, 实行民主化科 学化管理。团队带头人应着力于构建组织愿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激励成员充 分发挥个体优势特长, 提升组织效能和协同管理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还应完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积 极参与团队共享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成员给予政策倾斜, 保障教学资源提供者 的正当权益。通过规范激励制度, 形成资源整合的长效机制。同时变革管理模式, 搭建 资源共享平台, 成员分享资讯、知识、技术、资金等资源, 改善合作效果, 并共同承担 责任, 实现跨文化的对话互动、跨部门的资源融合和跨专业的知识管理, 从而实现职业 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效能整体性、系统性提升。

 

来源: 节选自《职教论坛》 2023年第12期

发布于:2024年11月29日 17:06: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