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和实施路径

11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技术素养已成为衡量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构建科学、全面的学生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技术作为知识、行为、方法和文化的四层意义,构建了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技术素养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技术素养内涵界定是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汉森(J.W.Hansen)认为技术素养是“一个人通过运用、适应、创造及评价技术以使技术积极影响个体生命、社区生活及环境质量的能力”。戴维斯(R.S.Davies)则将教育情境中的技术素养定义为“通过有效使用技术(如必要的电子工具或机械工具)来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能力”。2000年美国国际技术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Association)推出《技术素养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Standards for Technological Literacy:Content for the Study of Technology)将“技术素养”定义为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我国学者李隆盛则认为技术素养是“人类在解决实际问题以改善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善用知识、创意、机具、材料及产品等资源,以适应技术社会及在技术社会中发展的基本能力”。尽管关于技术素养这一概念的定义见仁见智,一些内涵和要素则在各种定义中共同体现,既包括“技术理解”“技术认知”“技术学习”“评价技术”“技术态度”等内在的认知或心理品质,又包括“技术使用”“技术实践”“技术管理”等外在的行为能力。


目前对技术素养的评价多基于技术知识与技术能力投入———技术产品输出范式构建指标体系,然而技术素养作为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表现,既包含技术知识与技术能力等基础要素,也和技术思维与行为方式、技术态度等密切相关。国际技术教育协会明确指出,“技术素养的提高需要基于特定的心智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问题解决能力、视觉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内容图片


2000年美国国际技术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Association)“面向全体美国人的技术项目”重磅推出的《技术素养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从技术的性质、技术与社会、技术的设计、应付技术世界所需的能力、设计的世界五个维度二十个具体指标展开了详细论述。从指标内容看,技术的性质、技术与社会、技术的设计三个维度主要是认识和理解目标,即技术知识维度;应付技术世界所需的能力则主要侧重技术设计、评价、使用与维护三个方面;设计的世界则涉及了医疗、农业、能源动力、信息通信、交通运输、建筑、制造等七个方面,既有理解技术认知要求,又有技能养成要求。美国专家小组“技术素养委员会”(Committee on Technology Literacy)、国家工程协会(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在《从技术的角度讲:为什么美国人需要对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Technically Speaking:Why All Americans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echnology)报告中指出技术素养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维与行为方式三个维度。我国尽管早在2003年国家文件就涉及“技术素养”的概念,也有学者对构建技术素养评价体系开展研究,但目前仍未能见到比较成熟和可被大范围使用的技术素养评价指标。王秀红针对普通高中生技术素养现状展开了调查,提出了技术知识、技术行为和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态度和情感四个维度共12个指标。王晶莹等人提出了中学生技术素养评价的四维度(知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决策以及对技术的态度)三领域(技术和社会、设计与系统、信息与通信技术)评价体系等。从以上技术素养评价结构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样态可以看出,学生技术素养是多维度的。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带领的团队在技术素养理论建构及实证调研方面积极尝试,建构并研制了国内首个中国公众技术素养评价指标,提出了包含技术知识(TK)、技术能力(TC)、技术态度(TA)的新技术素养分类。团队成员张沿沿等人选用问卷调查式的选择性反应测评方法对全国8省市区义务教育阶段2431名学生技术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验证了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情感与态度测评维度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性。本文通过对技术作为知识、行为、方法和文化的四层意义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技术素养评价指标四维度表达形式: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维与行为方式、技术态度,具体内涵如表1。(节选自《职教论坛》2021年第3期)


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各位老师有帮助。

发布于:2024年11月26日 16:22: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