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的四大基本原则

11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职业教育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全面发展、真实反映学校的办学绩效,以及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值评价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价工具。本文深入探讨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量化、知能并重、动态评估和面向全体,旨在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全面、更公正的评价体系。


内容图片


一、坚持科学量化原则,保证教育评价的客观尺度

当前,进行增值评价常见的做法是追踪学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综合素质表现,运用精心选定的指标和测量维度,持续追踪其表现的数据变化,找到“增加值”并分析“净效应”。“增加值”,即记录学生起始阶段的各方面状态,与最终时期的状态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学生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后各方面是否进步;“‘净效应’即剔除学生原有基础素质、家庭背景因素等其他不受学校和教师控制的因素,仅衡量学生本身在可改变的地方实现的进步。无论是“增加值”还是“净效应”,都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的数据,其中均涉及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技术性研究。因此,为了保证增值评价的客观准确,必须遵循科学量化的原则,对其中各个层面的因素和维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与赋值。

国外的增值评价系统均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数据收集质量,不断调试优化评价模型,并且会随着评估对象的不同或测验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其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例如,“收集学生的标准化测试学业成绩、学生的基础背景信息以及教师信息,以这部分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变量响应模型(MRM)计算教师、学校以及学区带给其所服务学生的平均增值”。我国在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时,可以充分汲取国外的有益经验,认真收集分析已开展的增值评价实践信息,基于大量的数据和科学的数理基础,建立科学的增值评价模型,尽可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知能并重原则,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评价观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应在评价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能力发展之外,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增长、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也就是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必须坚持知能并重原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入学和毕业时的考试成绩,还要记录学生在经过职业教育后获得的多方面增长。一是知识性增长,包括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的积累;二是能力性增长,既包括专业操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也包括“职业道德、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良好态度的养成等社会性能力”。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多元的,“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在一个个体身上不同程度地组合,故而“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之所以尤其适合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就是因为其能通过评价发掘学生的某些特质和潜能,引导他们发展成为全面而有个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观。


内容图片


三、坚持动态评估原则,发挥过程评价的激励作用

我国曾有学者提出“教育质量是过程量”的观点,即教育质量是“学生质量的增值”。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要坚持动态评估原则,一方面是围绕“教育质量是动态的过程量”这一定义,把握学生的起点、过程和成果,评估学生在通过职业教育之后获得的进步,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是在增值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并不以学期为单位,而是通过连续的观测点记录,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

通过增值评价进行动态评估,可以精准评价某一时段学生发展的增量。“对于学生来说,动态评价可以及时总结观测阶段内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改进,也能对于获得的进步有所感知;对于教师来说,观测阶段内的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日常教学中的不足,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展开过程性指导,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体会自我价值的实现”。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能在增值评价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提高和新的目标。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目标阈值,设置合理的学生职业发展期望,通过学生在观测点的每一阶段的进步来激发学生的内部潜力,让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

职校学生往往是经历了考试落榜的“学业失败者”,增值评价这种动态评估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获得新奇的成功体验。假如一个学生入学时学业成绩很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教育后,通过增值评价,发现其有一定的进步,这种肯定会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该学生就会取得巨大的进步。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增值评价的动态评估可以发挥过程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将日常取得的进步转换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图片


四、坚持面向全体原则,回归初心更凸显教育公平

教育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这是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育观。由此可以看出,仅用考试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过于狭隘,而将“相对进步”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尺,才能使教育公平的内涵更加分明。

职业教育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质,多方面提升自我,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教师来说,不再只关注“尖子生”的成绩,而是平等全面地看待每一个职校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发展的潜力。对于学校来说,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监督体系,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真实的教学效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教学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上。对于政府来说,当前教育资源向有头衔的职校倾斜,造成区域间职校资源分配不均衡,也使职业教育偏离了其初衷,以学校的真实效能作为资源分配的依据,有利于抑制学校之间争夺优秀生源的现象,激发学校的办学热情,更加促进区域的教育公平。可见,通过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成才;可以使学校和教师回归教育初心,全身心地为学生发展服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可以使政府决策更为科学有效,促进地方教育公平的实现,推动地方教育均衡发展。(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2年第11期)


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各位老师有帮助。

发布于:2024年11月26日 15:46: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