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难点破解的创新路径

1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聚焦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借助大数据网络信息技术革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方法与策略,涵盖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思政育人“日志管理”机制,攻克全员参与挑战

实现“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确保每位成员清晰知晓其在思政教育中的角色与职责,这一过程需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逆向规划。通过创建大数据赋能的“思政育人全员日志管理系统”,我们能够将所有教育工作者转化为系统的感知节点。他们每日录入的工作日志数据,经由识别模型处理,对问题关键词进行采样与特征提取,运用聚类分析技术,精准识别并分类潜在隐患,进而匹配相应的任务类型与责任岗位,自动生成个性化的育人任务清单。这一机制旨在有效促进全员参与,共同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


大数据支撑的工作日志,直接为全员育人提供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的依据,从多个维度,对数据和用户进行描述,提供更准确更完善更高效的对象识别,通过选择适合的问题特征,构建问题模型的原型。


本研究邀请了300位“三全育人”环节中的育人代表,耗时半年(203天),采集了“大学生思想动态评价工作日志”记录60867条。以2020年3月第3周的统计数据为例,输入日志评估模型,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关键词进行采样、提取和分析,其中评估分值低于等于3分的工作日志情况如图1所示,学生对就业形势满意度评估分值低于3的比例,在2020年3月第3周达到一个峰值71.83%,表示“就业形势”项目的数据情况不容乐观。


内容图片

各岗位工作任务的落脚点可从就业形势评估预警关键词柱状图(图2)中找到答案,即通过对就业形势评估原因关键词的词频降序中,找到排序前3位的关键词分别是:“疫情”“没有实习”“没有返校”(这三个原因是导致学生就业形势评估分值低下问题的主要原因)。


内容图片

以问题为导向,育人任务分配有的放矢:分配给专业教师的任务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推荐学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分配给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任务是做好每位学生每天的健康和行程申报,及时将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通知落实到位;分配给学生工作人员的任务是做好学生返校复学复工的服务和管理;分配给后勤及安保人员的任务是做好校内防疫消毒工作,确保学生返校复学复工安全有序,从而形成全员参与育人的良性状态。


2.建立大数据支撑的育人监测预警体系,破解全过程育人难


全过程育人,需要以对教育教学主要工作环节情况的把握和调度为前提。这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运用大数据技术动态化、全时段的技术手段,对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成长动态以及重点和敏感问题,分析形成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分析算法进行异常检测,判断学生群体在连续时间段里思想成长动态趋势的负面程度和重要程度,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预警提示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变化情况和趋势。


其次,利用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异构数据。根据阶段性报告和预警提示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评判依据;依据大数据全程画像,对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画像进行大数据分析,产生思想动态趋势预警。


最后,将育人过程中大学生群体成长动态状况归并分类,构建绿、黄、红三级预警机制,分级分类推送、管理和介入,增强对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状况的预测、预判和实时跟踪,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动态监测。根据以上分析和实践,挖掘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中的规律性,完善监测预警体系,从而优化“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本研究采用本体技术构建“大学生思想状态”对象模型(图3),从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思想、课堂学习、专业实践、心理健康、生活娱乐”5个维度的连续时间段内状态数据,自动化生成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利用jieba分词软件和TF-IDF算法分析关键词,在不同时间周期(周、月、季、年)上的关键程度和敏感程度,用词云图显示。以2019年12月第4周的数据为例(图4),根据样本曲线的变化率和方差,对大学生群体关注热点、舆论动态、敏感事件等进行预测和三级预警。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3.建立大数据支撑的育人典型环节场景标准,破解全方位覆盖难


实现“全方位育人”需要以育人各方资源的科学配置协同推进为前提。针对高职院校典型育人应用场景,运用大数据和场景分析技术,通过传感网和各种传感设备自动采集育人场景的全景数据,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所产生的各种行为数据、社交数据、活动和交易记录,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互通的协同育人生态环境。


制定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学校管理、专业实践”四大典型育人大数据应用场景标准。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四大应用场景全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打破数据孤岛,对四大育人场景的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挖掘和融合,优化育人资源配置,提升全方位育人协同效能。


依托事件驱动机制,我们实现了模型间数据的自由流通与交互,促进了不同场景模型间的无缝衔接与协同运算。这一创新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学科、教学、教材、管理四大体系深度融合的大框架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通过事件的触发,能够激发各场景模型的联动反应,进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宏伟目标。


本研究精心设计了四个核心应用场景的标准模型,涵盖了20个一级维度及79个二级维度,如图5所示(仅展示部分模型维度)。这些标准化场景模型的确立,不仅稳固了场景规范,还确保了场景间能够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与模型的协同计算,从而汇聚起全方位育人的最大合力,推动育人工作的深入发展。

内容图片




发布于:2024年11月26日 10:59:4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