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重塑的五大趋向解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新时代高职院校应认识到自身培育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从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到评价应用,探索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全面、有效的立德树人评价体系,以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评价理念重塑:从“客观主义认识论”走向“中国特色建构论”
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在学生品德塑造上应强调立德树人本质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评价理念上进行重塑,从“客观主义认识论”走向“中国特色建构论”。前者关注对学校立德树人活动组织的客观认知,后者关注对学校立德树人活动进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应从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视角去思考。
中国特色的建构论,强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发展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导下,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评价应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注重凸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中国特色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突破对方法外显性的过分强调,注重应用解释学和辩证的方法,主张通过主客观共同建构知识和现实,去组织与开展立德树人活动。中国特色建构论指导下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关注围绕主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追求,其目的不再只是追求客观真理,而是要提升反思自身的能力,改进立德树人活动;其评价对象不再只是学生道德发展,而延展到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诸多因素;其评价功能不再是甄别、选择,而是衡量高职院校育人价值的达成度,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建构融入技术、技能学习过程中进行解释和论证。
二、评价目标重塑:从“强势主体价值倾向”走向“现代职业价值倾向”
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评价目标重塑,重工具理性与解放理性的统整,要从过去重学生的强势主体价值倾向走向重需求的现代职业价值倾向。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也要积极应对当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培育方面的现代职业价值倾向评价目标。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重塑,需要将高职院校育人的“现代职业价值倾向”融入学校立德树人评价,同时注重弘扬原来学校立德树人评价注重学生主体价值的目标要素,形成在现代职业价值引导下的学生主体价值追求导向。这种立德树人评价重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我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判断的结合,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精神、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与学生自我价值实现融合在一起,避免学生发展个人利益至上的弊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彰显现代职业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职业发展兴趣、技能培育与时代发展需求、社会发展转型、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外部职业要求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行业需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
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重塑关注“现代职业价值倾向”,要求各利益相关方包括用人单位、实训单位以及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同时要特别注重让评价者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开展畅通、平等的对话与协商,最终在平等民主的互动氛围中形成相互认可的、基本一致的评价结论,以此来共同承担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责任。
三、评价标准重塑:从“一元主导”走向“多维发展”
科学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水平、道德发展质量、品德发展节奏、行为发展进程,还要注重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潜力、职业情感认知、职业体验成本、品德发展生态,形成“大德育”“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从学校立德树人量化分数“一元主导”走向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多维发展衡量标准。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标准走向多维发展,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需要体现立德树人评价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对立德树人实践内容的质量评价,既要关注评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又要评价立德树人实践的层次性、规范性和差异性。比如,在推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活动设计中,就要系统地考虑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清晰地了解他们已有的思想基础。二是在工作机制层面要充分体现各方力量的协同性和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让立德树人活动涉及的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促进不同主体和不同层面之间的工作协同,让立德树人工作评价各方面都能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在行为实践中形成合力。三是立德树人工作评价的具体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和有序性。评价内容应当结合实际,涵盖不同学校、不同领域立德树人的理念、方法情况。例如,针对不同类型高职院校,如公办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评价也要体现针对性,体现在阶段性评价重点、评价目标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同之处。
新时代,多维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规范化评价和主体化评价相结合。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关涉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认知领域发展水平需要规范化评价,而非认知领域,如情感、意志及外显行为则需要依据主体在教育情境中的具体展现。其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结合。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评价,一部分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效果,有些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学生的内化才能显现出来,学生长远发展价值实现需要将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结合起来。其三,重要主体与多元主体的结合。受时代发展需求变化的影响,立德树人评价活动可能在某一时期特别关注某一主体、某一方面的发展成果,如在某一特定时期,普遍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在中国特色建构范式下的立德树人评价,要承认学生在职业价值需求方面的多元化选择,更强调多主体的价值诉求来建构合理有效的立德树人评价标准,最终促使评价标准从“一元主导”转向“多维发展”。
四、评价方式重塑:从“静态控制”走向“动态融合”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方式重塑,需要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特点,开展精准评价,评价者及其活动相关者的价值观都会影响评价活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评价过程会掺杂各评价主体的态度、情感和意志。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方式的选择,要把握高职院校质量评价的职业性与学术性统整、技术理性与解放理性的共生、内适性与外适性和谐、科学性与人文性并举的特点,立足于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社会需求实训、技能应用等方面的要求,走向“动态融合”,重视学生在参与实训、参与立德树人活动中体悟工匠的精神与劳模的价值。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方式重塑从“静态控制”走向“动态融合”,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改进结果评价,从“片面”走向“全面”。凸显对高职院校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效用评价,其对于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具有强反馈作用。重视学生参与立德树人活动的创新优化和评价多样性,展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绽放精彩。二是强化过程评价,从“静态”走向“动态”。重视学校立德树人评价的实践价值,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授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强化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形式之间的动态联系及相互作用,使立德树人和其他教育通过“互育”,从点到线,实现共生与融合。三是探索增值评价,从“横向”走向“纵向”。健全高职院校的分类、分领域评价,确定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指标,争取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方面的“百花齐放”和“双师型”教师的多样化发展、学生发展个性潜能开发的“百家争鸣”,营造宽松自由的育人空间。四是健全综合评价,从“分散”走向“融合”。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单一目标或标准的实现程度,而是要切实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系统、整体的判断,引导高职院校推进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教育改革。
五、评价应用重塑:从“评语鉴定”走向“生涯引领”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结果应用重塑,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品德发展、职业道德的“评语鉴定”,而且要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关注道德品质、人格特质的发展,关注未来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德技双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生涯发展,在“中国特色”与“高水平”两个关键衡量标准上做出立德树人评价结果的应用重塑。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评价结果应用着眼于“生涯发展”,是将立德树人的职业院校培育导向融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生技术技能培育的科学性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育的人文性结合的集中体现。着眼于“生涯发展”而非“评语鉴定”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结果应用,强调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胸怀、自觉的人文关怀意识与优秀的职业道德情操在未来从事各行各业服务中显现与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立足于学生的“生涯发展”,就必须在促进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上下功夫,将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专业潜能开发、专业技能提升,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思想境界提升、价值追求升华以及社会责任、服务奉献精神的孕育。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结果应用着眼于“生涯发展”,要注重以下几点的突破:一是重方向,把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第一原则”。要真正体现立德树人是“生命线”,在办学质量、学科建设评估等方面,督促学校切实把这项工作抓起来、抓到位。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四维度评价体系。二是重实效,让思想政治素养作为“第一指标”。要将思想政治素养纳入学生培养质量的考核中,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升,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三是重引领,突出师德师能作为“第一标准”。关注教师的育人意识增强与育德能力提升,发挥先进模范的价值引领作用,重视工匠精神力量的感召作用,弘扬劳动楷模,不断形成强大正能量。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结果应用着眼于“生涯发展”,强调以立德树人评价促“改进”而非“证明”,是为促“发展”而非“鉴定”,这已得到现代教育评价界的普遍认同。“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当前科学实证范式下的立德树人评价往往以被评者的道德水平分级分类为追求,影响了学生适应职业价值显现的生涯可持续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评价结果的现实性作用与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生涯发展才是应当关注的。过去完全以鉴定结果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评价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实现,对学校整体立德树人管理工作和学生品德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结果应用着眼于“生涯发展”,需要关注学校立德树人评价的现实表现与职业品格培育、核心素养提升、职业梦想追求结合在一起,在立德树人环境、立德树人活动的创设上,要注重大中学德育活动一体化设计,注重学校立德树人与进行企业见习时的思想道德教育引领设计层级递升,关注学生在学校德育活动、技术技能学习、企业见习基地实训的发展跟踪与走入社会后为人处世的教育引导。(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