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内容

1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实施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关键在于把握其核心意义。“课程思政”旨在通过课程教学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具体来说,它涵盖了三个关键领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塑造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素养培育

思想政治素养培育主要指通过“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政治站位。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00后”,大多数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政治形势鲜少关注,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缺乏认识。因此,高职教育需要肩负的思政教育任务繁重,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外,高职院校各门课程的教学都应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通过“三全育人”体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门课程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爱党的政治觉悟,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二)道德行为素养培育

道德行为素养培育是指通过“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受挫较少,自我意识较强,不善为人处世,不少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各门课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个人品德、美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的素质教育,培养其诚实守信、团结合作、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引导他们崇尚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品行,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现出彩人生。

(三)心理健康素养培育

心理健康素养培育是指通过“课程思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入学门槛较低,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偏见,不少学生对走向社会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对前途感到迷茫。所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内容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纠正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高职学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厚德强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我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新时代中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作用,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正三观、学做人、立宏志的培根铸魂教育,这对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容

高职院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需要全面把握思政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各个专业所设课程的特点把握思政教育的宽度和厚度。从目前高职院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来看,基本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四大学科类别。由于每个专业设置的课程学科类别属性不同,各类“课程思政”内容便有所不同,各有侧重。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类别的特性,把握好“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和实践逻辑,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精准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即在原有知识结构中融入什么样的思政内容,这是“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

(一)自然科学类课程

自然科学类课程应侧重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培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自然科学类课程,是为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而设立,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技能,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息息相关。因此,相关专业课程必须根据其内容和特点有机融合相关“课程思政”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科学类课程

社会科学类课程应更加注重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及法治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开设的社会科学类课程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上,是为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行为素养而设立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立德立人、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使其成为政治坚定、有理想、有担当、讲诚信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人文学科类课程

人文学科课程应要侧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人文素养和社会常识教育。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人文科学类课程,是为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素养而设立的,旨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民俗常识的了解,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人文底蕴和健康人格,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四)艺术学科类课程

高职院校的艺术学科课程应整合健康心态、审美意识和高雅情操于“课程思政​”中,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育知识,培养具有健康活力、高雅气质和内在和谐的现代大学生。在实施“课程思政”时,教师应结合课程特色,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健全的法治意识和职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同时,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雅情操,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塑造新时代的大学生形象。


发布于:2024年11月05日 17:55:3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