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20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内容图片


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需高度敏锐洞察变化,随机应变,通过改进管理体系、巩固拓展生态位、强化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不断提升适应复杂环境和有效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聚焦复杂适应性,优化专业群治理结构


1.由专业集合到专业集群,优化专业群内部治理


要使专业群能够充分发挥出集群效应,就要激发专业群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自发出现涌现的现象。而自发出现涌现的前提,一是要提高专业群构成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使群内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与产业链形成紧密对接。二是促进专业群内部工作单元的互相联系与灵活重组。专业群要突破专业壁垒,在群内跨专业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构成一个个围绕不同课程的“积木”工作单元。三是提高专业群的融合性,要培养专业群文化,凝聚专业群的价值共识,使群内专业对专业群的发展彼此迁就和融合,不仅对本专业的发展负责,也要为共同的专业群的发展负责,形成专业群发展的合力。


2.由松散联结到紧密嵌入,深化专业群产教融合


专业群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教学工厂、产教园区,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变松散联结为紧密嵌入。专业群应近距离学习企业发展理念和生产组织方式,充分吸收企业的复杂性,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和管理变革。高职专业群应积极发挥在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和中试基地,努力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


3.由个体试错到集体纠偏,构建专业群发展共同体


发展专业群联盟,对同类专业群共同发展不无裨益。面对环境的快速变化,专业群联盟能够解决单一专业群复杂性不足的问题。专业群彼此联结,构成一个更复杂的系统,无疑会提高整体的适应性。专业群联盟不仅要在专业资源开发、师资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交流沟通,更重要的是在提高专业群治理水平、鼓励差异化竞争等方面发挥集体智慧和统筹协调作用。


二、立足特色发展,巩固和拓展专业群生态位


1.根植地方经济培育特色,巩固已有生态位


各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职业教育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必须根植地方经济,与地方主导产业同频共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能力提升、政策倾斜、资源支持,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一是明确发展定位,二是不断延链扩链,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凸显优势专业集群特色和品牌效应,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2.对接高精特新衍生专业,拓展虚拟生态位


高职专业群应敏锐对接市场需求,紧紧跟随相关产业链向高精特新技术领域延伸,增设相关专业。专业群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校企办学资源进行整合重构,拓展虚拟生态位,以降低新专业的投入和建设成本。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建设在线、实时、互动的泛在学习平台,建立丰富多样个性化的资源库,开发兼顾结构性和灵活性的课程体系,突破校园围墙,打破统一模式、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的传统教育方式,探索适应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教学新方法和新路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数字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拓展生态资源的目的。


3.对接需求优化服务面向,适时调整生态位


在当前阶段,一是助力破解“卡脖子”问题。高职专业群要找准自身定位,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环节,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共同建设关键技术的“中试基地”,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支撑。二是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职专业群应紧跟国家战略,立足专业优势,构建乡村振兴研究平台,组建现代高效农业专业群发展联盟,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先锋队。三是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主动服务国际大循环,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中国制造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延链扩链,在国际化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建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三、深化知识重组整合管理,提升专业群核心竞争力


1.加强个体学习,促进专业群知识采集更新


面对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产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群教师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份角色和知识结构。专业群中的每位教师都要将专业群随产业的不断变革发展视为必然,树立以产定教的思维。要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向学生学习支持者、课程开发者、改革创新者的角色进行转变,不仅要进行知识、技术等的局部学习,更需要强化对专业群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根据产业变化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专业群要为教师开展学习不断创造条件和渠道。例如,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开展校企岗位互通、员工互聘,校企双方赋予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合法身份”,使其能够充分参与企业生产或教学实践,使专职教师可以逐渐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深层次的企业实践活动,兼职教师可以逐渐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提高专业群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2.深化组织学习,将个体知识上升为组织知识


专业群可以将个体学习上升为组织学习。一是建立共同愿景,各专业教师要有“群”的意识,树立专业群发展的共同愿景,为专业群的发展而相互协调配合。二是开展集体学习,如开展专业群集体教研活动和学术研讨,通过教师共同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集体备课磨课等,促进知识共享和教师共同提高。三是进行知识转化,及时将新生产方式下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进行从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以数字化资源为主要形式,开发模块化课程、颗粒化资源、活页式教材,以便于根据岗位人才需求进行灵活重组。四是进行知识迁移,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仿真、网络直播等技术手段为辅助,充分发挥传统课堂、企业课堂和网络课堂的优势,融合三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探究式、体验式、项目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核心能力。


3.开展组织间学习,促进校企合作协同创新


专业群可以借鉴企业开展组织间学习的方式,积极联结外部知识源,与合作企业开展组织间学习,通过校企间异质性知识的互补,促进专业群的创新发展。一是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平台,将专业群课程资源和企业培训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整合,促进组织间的知识共享。二是组建跨组织的课程开发团队,将企业以过程性知识为主的默会知识和学校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编码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转化,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三是组建跨组织的技术研发团队,通过相互学习产生“共生放大”效应,促进校企协同创新。(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3年第6期)


发布于:2024年10月29日 17:04: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