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目标、核心理念和关键任务

1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一、建设目标及理念

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应紧密围绕产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区域及地方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发展方向,并细化为具体的建设任务,以确保实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

1.建设目标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以满足不同参与主体的诉求。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是以服务和引领区域或地方产业发展为宗旨,一方面不断优化相关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成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产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转移,推动现有产业转型、改造和升级以及促进新产业的形成,成为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产业发展基地和新产业孵化基地。

2.建设理念

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新探索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形态,现代产业学院需要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全周期工程教育、产业需求导向、多方协同共赢、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进行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创新。

(1)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

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就是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将工程问题、工程意识和工程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现代产业学院必须贯彻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识别、分析和解决能力。这就要求现代产业学院在课程设计与整合、教学方式创新、学生实训实习、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嵌入等方面贯穿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

(2)产业需求导向理念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面向当前和未来产业,这就要求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首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现代产业学院的重中之重,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以产业需求导向为理念,从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制定,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和实施,到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都要围绕产业发展具体需求、产业面临实际问题而展开。其次,在科学研究方面,现代产业学院要围绕产业通用技术和企业具体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全面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能力。最后,在社会服务方面,现代产业学院必须面向产业,服务所对应产业的所有类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科学研究成果转移转化等。

(3)多方协同共赢理念

现代产业学院打破了以高校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吸引企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等多个主体参与,只有多方协同共赢才能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标。多方协同共赢理念要体现在参与主体动力、价值观、需求、利益等方面。动力协同就是要实现参与主体动力契合,将不同主体的参与动力转化成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动力。参与主体还必须在价值观方面拥有共同追求,努力扩大合作过程中的共有价值观,淡化不一致的价值观对合作的影响。参与各主体的需求和供给应该相互对应,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产生资源优势效应。参与主体利益共享也是多方协同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主体在追求各自利益的同时需要关切彼此的利益,实现共赢共享,从而为多方协同创造条件。

(4)可持续发展理念

服务产业发展是现代产业学院的典型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现代产业将需要适应性地转型、改造和升级,这就需要现代产业学院发展在与产业保持与时俱进的同时,在适应产业发展和引领产业发展中实现动态平衡,最终实现现代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为卓越工程教育培养和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和支撑。同时,现代产业学院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主体和多个主体,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为原则协调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为了实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使建成后的现代产业学院能够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转,需要完成以下主要建设任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多方协同长效机制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等。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面向现代产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强调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和培养目标的产业导向性,并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现代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改变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方面的探索,逐渐形成行之有效的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2.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现代产业学院需要具备满足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实习平台或基地,以及用于产业技术研发和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大型实验平台或综合实验室。这些实训实习基地、实验平台和实验室的建设方式需要有所创新、灵活多样,总体建设原则是:由高校主导,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各级政府支持。既可由高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共享平台,也可由高校联合多个企业共建通用平台,还可基于高校或企业已有的相关实验资源进行扩建或改建,各级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建成后的实训实习基地、实验平台和实验室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通过融入企业生产实践、嵌入完整产业链、对接企业生产环节,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②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能够满足多方需求,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专兼职教师队伍是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的教师团队,主要表现在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工程创新能力、显著的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优秀的综合素质,从而胜任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和促进产业发展需要。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为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标而努力。为此,需要建立校内外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一方面选聘行业协会、各类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另一方面选送高校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锻炼、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和交流合作机制。

4.多方协同长效机制建设

现代产业学院必须构建高校、企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要大胆进行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探索共治共管等治理模式,授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所需的资源配置权力,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增强现代产业学院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精神支柱,起着凝聚和激励组织成员的作用。组织文化是组织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中逐步沉淀而形成的,是组织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现代产业学院应该构建支持多方协同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文化,包括共同的价值观、发展理念、行为规范、组织精神、组织形象等,涉及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精神层面应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理念为核心为其他层面提供思想基础,制度层面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标为追求,规范和约束其他层面的建设,行为层面是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在行动上的表现。

此外,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确实需要专门的物理空间,通常情况下,这类学院应该设在现代产业企业较为集中的高新技术园区或产业园区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利用产业集聚的优势和地理位置的便利,促进高校与企业及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还有助于减少各方在沟通和协作上的成本。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为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土地政策上的支持,以确保有开放且可共享的物理空间。


发布于:2024年10月28日 18:17:3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