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促进中国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任务,它要求我们要精心策划蓝图,还要勇于实践,确保各项措施能落地实处。这一进程需紧密结合社会与个人的实际需求,致力于构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院校在教育领域的竞争力。
一、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双重需求
服务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目的和重要内容,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个人发展则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延伸。
1.协同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共治
深化产教融合应当避免“单线作战”,要强化各主体协同发展、资源协同共享,推动协同共治,“营造政府、高校和社会等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和政策体系”。第一,明晰各主体发展的责任与权力,确保其在协同发展中各司其职。政府要发挥协调作用,对产教融合发展适时进行调控,给予政策与制度支持,并对主动、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进行奖励;企业要明确办学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与市场敏锐性,依托技术产业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进行试点探索;职业院校要强化专业教学改革,保证人才链的稳定供应,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第二,推进资源协同共享,实现校企资源高效融合。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发展方向、渠道不同,在信息、资源的交换过程中,受各种条件限制,难免会遭遇信息不一致、利益难以融合等情况。因此,应致力于校企资源共享与成果互通,打造“校企双元育人的深度融合模式”,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资源沟通平台等,推动信息、技术、成果、育人等方面的多维交流、高效融合。
2.服务个体,拓展就业发展渠道
高质量职业教育是多元与立体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民生,促进个体发展。相对于其他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见效快、周期短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予个体谋生的能力或岗位,从而获得生存的基本保障。第一,鼓励职业培训多方开展、多元协作。推进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建立职业教育机构、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校企合作,拓宽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路径。第二,给予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教育质量评价更多的关注。建立健全相关质量评价制度,使各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到评价中,可以对教育机构的组织、程序及运行质量进行系统性诊断,对院校、机构的办学资质进行评估,并及时公开信息,主动接受教育与社会监督,保证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第三,推动就业需求信息匹配平台的搭建,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使人才供需双方实现动态匹配,提升人才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符合程度,增加就业可能性。
二、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精准施策,使之成为有效贯通的现代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1.建立健全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与新要求。第一,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的纵向流动框架,强化各类型教育的横向融通,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内外部衔接通道;第二,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体系,根据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应、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共通的要求,持续更新院校层面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使各标准相互依托,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第三,建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与评估机构,加速评价评估工具价值性的体现,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专业评价与评估,并进一步发挥激励、反思以及问责功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
2.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改革和完善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第一,进一步规范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落实“放管服”改革,激发职业院校发展的新动能,推动职业院校密切与企业行业、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产业、市场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提升办学质量与管理效率;第二,推动质量保障制度与体系建设,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制、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与第三方评价制度。同时,推进社会各方如行业企业组织、教育评价机构以及学术机构参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监督与评估,切实发挥评估对职业院校发展的推动作用,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第三,推进职业教育机构以联合体、共同体等形式办学,提高职业教育管理与资源整合的效率。省级政府出台具体措施支持职业教育以联合体、共同体等形式办学和职业教育园区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有效使用。
三、提升院校竞争力
职业院校应抓住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提升院校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专业建设与师资培育并进
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相连。第一,职业院校应视专业建设为生命,强化专业建设。职业院校要根据时代特点与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灵活调整专业,使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顺畅对接,形成自身专业品牌特色。同时,在教学层面、技术研发层面大力提升专业技术含量,推动专业技术创新,关注重点行业技术需求,开展相应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力求找到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纵深结合。第二,加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规模化培养,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推动“双师”的认定,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和职称晋升通道,建设完备的职教师资培养机制。另外,推动师资团队的创新建设。职业院校要认识到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既要从企业当中选聘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也要积极创新人才引进与聘用方式,加大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并行
组织变革与制度设计创新是提升职业院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制度供给滞后是常见的现象,但长时间滞后会导致制度延误成本和政策调整成本急剧上升。因此,职业院校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依靠一定的制度设计,对相关的特定行为进行约束。第一,职业院校的组织变革是一个在动态发展中进行价值取向抉择的过程,在组织结构层面,要在政府权力与职业院校自主发展中寻找平衡关键点,使管理运行高效、信息流动通畅、组织建设柔性化;在组织文化层面,找准、反思职业院校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避免工具化、功利化倾向,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为追求,在文化层面为组织变革提供支持。第二,积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相关制度,如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试点。各院校应当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从学徒制实际发展状况出发,拓宽路径,与企业联合招生,按比例设定学徒岗位,工学结合培养新时代学徒。大力推进制度设计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为职业院校制度建设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