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课程思政”的构建策略与实践路径

1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持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使命,紧密联系学生思想的新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实现全周期、多维度的育人目标。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平台,深入挖掘不同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共同构筑育人合力。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特指一门课程,而是以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目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全程全方位育人过程中的一种理念。课程思政强调以课程为渠道,在学科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结合到具体的教学科目中,实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一)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育人理念

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将“课程思政”纳入工作布局整体规划下,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推动“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二)深化课程改革,发挥专业特色

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发掘专业课特色思政教育元素,制定专业课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理念上,实施“课程思政”全方位课程改革。

(三)丰富教学方式,注重隐性教育协同育人

注重第二课堂教育,创新教学方式,在提升教学理念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的改革。

(四)关注学生信息多元化渠道,实现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程思政建设要拓宽教学手段,结合时下热点事件、时政新闻等,引导学生具有正确分辨社会现象、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推动思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五、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完善“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不能动摇“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主体地位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抓住“思政课”这一“主渠道”,在办好“思政课”的前提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推进“课程思政”应重视教学设计

要重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要洞察学生专业实践和学科发展所蕴含的思政价值与意义,确保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思政教育的价值性。要找准连接点,充分揭示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建立培训机制,让教师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培训,让教师树立育人的理念,提高其自律能力,让其做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言行一致,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树立起政治信仰,具有家国情怀,让其能够真正弄懂并从内心深处相信从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科研、育人、教学的完美结合

充分考虑教师是否具有育人理念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并将其作为仅次于师德师风的第二标准,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育人为主,让科研与教学共同服务于育人。

(五)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其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全国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补贴标准,以保证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去。

(六)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增强教师开展育人工作的主观意愿

对于在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所授课程富有思政元素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或授予荣誉的方式来予以肯定。而对于那些仅传授专业知识、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教师,应通过参与专业培训、开设公开课、观摩优秀教学等措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从而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布于:2024年10月25日 17:56:4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