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建设路径与开发模式
一、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的原则和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需兼顾职业教育与数字教材的双重特性,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和数字教材的多层次功能(包括基础功能、扩展功能及高级功能)进行优化与总结。
(一)基本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坚持职业逻辑和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要以立德树人、发展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为指引,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形成要素为核心,贯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编写模式。在编排方式上,采用项目、任务式结构,遵循能力本位、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为主要载体,把应知应会融入任务、项目实施过程。
注重在工作过程中建构知识和能力。为此,应做到:一是准确、完整把握能力形成要素,对涉及的知识、技能、态度采取符合其特点的呈现方式;二是编写内容应包括能力训练的目标、准备、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安全生产要求、环保要求等;三是将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而不是分离开来编写;四是采用可视化的形式来展现操作流程;五是要注重编制能力训练的考核、评价的内容,注重挑选典型的测试题。
2.大力推行“校企双元”开发模式
校企双元主体编写是一种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校企双方人员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协同工作方式,这种编写结构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18]。这样的分工实质上是人才供需双方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上谋求共识的过程。学校编者需要在政治方向性、内容针对性、语言规范性、编写进度合理性等方面起到保证作用;而企业编写者应重点把握能力目标结构的完整性、生产工艺流程的实用性、案例的科学性,并提供技术转型升级对职业素质的新要求、相应行业与职业标准、主流企业岗位规范、优秀的工业文化和其他工作现场的基本素材,并参与实验验证、案例编写、资源摄录、教材评价等。尤其是对于技术应用和技能操作类课程而言,更应该选择熟悉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行业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加入编写队伍。
3.数字教学资源选配坚持合理性原则
选配、制作数字教学资源要贯彻合理性原则,把握住“可有可无”的尺度。即,有数字资源,将便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无此资源,也不影响整体的阅读理解,不会形成无法跨越的数字鸿沟,影响阅读体验。要考虑数字教材的整体设计,统筹纸质呈现(文、图、表)和数字链接。数字资源要适度,过多、过滥反而适得其反。一般而言,理论较抽象、操作较复杂、职业情境多元、技术发展较快的内容可使用数字资源,要确保资源与内容的重点、难点匹配。
4.合理平衡教材开发与出版管理的矛盾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和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要面临着“功能悖论(教育与出版)、内容悖论(审定与变化)、定价悖论(成本定价与廉价提供)”三大矛盾。
第一,教育要因材施教,具有良好的教学适应性,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但出版物追求的是版次、印次,单一版本发行量越高越有成就感。
第二,教材追求“新”和“变”,缩短知识新技能的传播时滞,但出版物要遵循事先审定原则,审定后未经过一定的程序不可变更。数字资源也有一定的把关程序,而审定把关必然会延长出版时滞。
第三,教材定价机制要合规。例如,外链资源收费应采取和主教材合并一次性定价的模式解决,不可额外捆绑收费项目,搞“扫码收费”。又如,国家对教材的定价有严格要求,目前来看,数字资源和活页呈现,都会较大幅度增加成本。
所以,还需要通过实践摸索,合理平衡上述矛盾,解决上述三大悖论。
(二)基本策略
1.与纸质教材同步选配制作数字资源,首先实现教材立体化
出版社在纸质教材的开发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基础功能来说,数字教材和纸质教材基本相同,不再赘述。和纸质教材同步建设数字资源,是数字教材开发的一项基本策略。实践证明,这比先完成纸质部分再开发数字资源的做法要更具合理性且节省制作周期,更能统筹考虑教材的内容组织和教学呈现,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开发应遵循“目标决策—框架搭建—内容编写—素材集成(包括选配、制作)—在线发布”的总体步骤;具体到每个模块,其主要步骤是“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媒体选择—交互设计”。上述过程需要作者和编辑共同完成。因此,和纸质教材编写开发一样,作者和编辑都参与了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不同的是,在数字形态下,数字技术人员也更多地参与了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
数字资源的选配、制作工作在纸质内容的开发目标、编写大纲、样章基本确定后就可开始。其主要工作策略如下:一是根据调研确定需求,要通过对企业技术骨干、一线员工和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调研,确定符合行业、企业岗位发展所需知识和技能体系。二是根据职业能力框架确定数字资源的主题。可通过梳理能力体系、项目与任务确定细化资源需求,或借助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要求来梳理所需要的资源类型、规格等。三是根据适当的逻辑(如任务、项目、主题)顺序排列资源。例如,利用思维导图来确定资源逻辑排序和呈现位置。四是选好检索渠道提高资源收集针对性。例如,文字类资源要以行业权威性资料或现有国家规划教材的表述为准;图表型资源可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和企业培训资料来挖掘获取;实操步骤演示类资源可优先从企业岗位培训视频中选取。五是根据资源现状确定建设途径,对初选获取的资源,要分类加以甄别,解决版权问题后方可选用,自建部分数字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教材整体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一般而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倾向于使用自建资源。
应指出的是,纸质部分的教材编写仍然是数字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主要环节。目前的一些数字化框架模板可以更好地帮助作者构建教材内容体系,使之更适合职业教育的需要,一些数字化的开发工具也有助于进行教材设计。教材编写中的数字资源配套问题可以采取外购或授权使用的办法加以解决,从而使得教材的版权合规,以帮助有纸质教材(含校本教材)的作者孵化出数字化教材。但像某些企业宣传的那样,仅凭零散的在线课程和有限的教学课件等不系统的数字化资源,或版权不可靠的教学资源库,强行凑配“生成”纸质教材、开发数字教材的技术路线是不可取的。
2.利用数字出版平台实现学习支持和教学管理功能
数字出版平台的功能配置决定了数字教材的学习支持功能的实现程度。开发团队在建设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时,要深入分析考察平台的技术特点和主要功能,确定需要的功能清单,以此确定教材的多媒体设计方案、交互学习设计方案(包括学习者与教材内容的交互、以教材为媒介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学习指导活动为主旨的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教学管理方案。对暂不能实现的功能提出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的替代方案。
3.逐步实现版权保护和信息安全功能
首先,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增加数字教材被非法盗用的技术难度和盗用成本,保护数字教材的知识产权。同时,建立及时的数字教材修订和资源更新机制对预防盗版也有一定作用,数字教材应具有更短的修订周期。
其次,对于数字出版平台及数字教材而言,其信息安全主要指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运行,服务不中断,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不被非授权复制和篡改,且不得泄露学习者、教师的个人隐私信息。数字教材在开发伊始,就必须注重信息安全问题,并不断迭代完善。出版单位要自行开发或者选择正规的、抗网络风险能力强,符合一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数字出版平台。由出版单位自建数字出版平台已经逐步纳入数字教材建设的必备条件。例如,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就提出,“数字资源和工具须部署在出版单位自主可控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备案,并确保数字资源安全。”
4.为数字教材开发和使用提供支持
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数字教材。同时,学校或出版单位可提供数字化媒体制作工具或环境,开展技术培训,支持教师自助式制作数字教材。学校应创造条件,配备技术人员,“鼓励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数字教材”。出台鼓励数字教材更新的机制。
(三)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整合创新
目前业界一般认为,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主要包括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数字教材等。
1.新型活页式教材
新型活页式教材是教材内容选择上的创新,其特点是“能力本位、模块组合、活页装订、成果输出、资源配套”,它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突出学习成果导向。开发新型活页教材的意义在于缩短新知识、技能、工艺传递的时滞,灵活选择内容,根据学习者及其环境调整教学内容。
2.工作手册式教材
工作手册式教材5是教材内容组织上的创新,其特点是“学生本位、需求导向、工作逻辑、动态生成”,它按照工作过程对内容进行排序优化,采取开放参与的多元主体编写机制,适应了“做中学”的技能学习特点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并提供诸如“应知应会”“安全须知”等现场指导提示信息,可满足工作现场的学习需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作手册教材在使用时,也需要事先配套精选的数字资源。
3.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与数字教材的关系
从创新角度看,新形态教材和数字教材的创新点有所不同。新型活页教材主要创新点是内容选择,工作手册式教材主要创新点是内容组织,数字教材的主要创新点是内容呈现和学习支持。这些创新模式可单独或可联合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不少新形态教材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数字教材特点。
在实践中,要更好地整合新形态教材和数字教材的特点,使得职业教育教材更能适应不同的生源特点、不同的学习场所(景),并充分借鉴能力本位、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纸质呈现形式,做到和数字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强调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持续改进,助力职业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二、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标准建设和规范化开发
标准建设、规范化开发是提高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质量的必由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思考。
(一)内容彰显职教特点
在当前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实践中,以高质量纸质教材为基础的开发模式依然是主流。职业教育数字教材中的纸质部分,应紧跟教学改革趋势,顺应类型教育特征和学情特点,采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呈现形式,广泛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理念、项目引领与任务驱动的编写体例、可更新模块化的内容编排形式,体现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职业工作逻辑和职业技能发展顺序。
(二)数字资源规范开发
数字资源的选配、开发是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的核心环节,规范化的建设是确保该环节开发质量的重要方法。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到规范化。
(1)资源配套原则规范化。即根据内容特点、媒体特点和传播效果确定资源的配套原则。例如,规定什么内容应该以文字呈现,什么内容以数字资源呈现。
(2)资源类型分布规范化。即规定所建设的数字资源的类型,并确定哪些是必备的,哪些是可选的,同时应明确各类资源的数量要求。
(3)资源格式规格规范化。即确定各类资源的存储格式和制作规范。只有采用通用的、标准化的资源格式,数字内容才能兼容不同系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支持学习者的多终端学习。资源的规格应按照有关出版质量要求结合各出版单位和学校要求确定。要确保图像、动画和视频符合教学需求,具备良好的媒体呈现效果。
(三)建立开发流程标准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流程的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开发过程,节约成本,增强数字教材平台的兼容性和开放性。一般而言,其开发应经历以下流程。
(1)目标决策。编写团队应该根据上级要求、专(职)业和学情,明确任务要求、做好教材产品设计。
(2)框架搭建。根据目标要求,对照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关国家职业标准、课程标准等,设计教材框架结构。
(3)内容编写。根据确定的框架结构,选取教材内容,编制教材文本。
(4)素材集成(选配、制作)。多媒体资源脚本撰写、数字资源选配、制作、后期合成是本环节的难点,直接决定了数字资源建设的质量。应协调好文字内容与数字资源的关系,优化交互设计,合理安排各类资源比例,适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中的互动环节等。
(5)编辑加工与审核。文字内容和数字内容开发完成后,由出版社组织编辑加工,并按规定进行教材审核,使出版物达到出版质量要求。
(6)调试与发布。作者和编辑对数字教材进行通读(使用)和调试,并做修正、调整、优化。调试无误后,由出版社申请书(版)号,正式发布。
(7)后期维护。教材出版投用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维护,确保数据安全,并及时修正相关问题。同时,出版单位要持续做好教材更新。
(四)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对于已建成的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展质量评价,能发挥诊断、指导和激励功能,促进数字教材生态体系良性发展。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内容质量、出版质量和体验质量三个角度考虑。
一是内容质量。总体质量评价指标应包括:编写理念(分政治方向与教学理念),教材结构(合理性、灵活性或开放性),教材内容(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呈现形式(可读性、便捷性),创新成效(创新性、育人成效),编写队伍(结构合理、多元参与)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数字资源应具有专业性(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经校企等参与方认可),关联性(资源主题与教学任务高度匹配),独立性(资源内容相对独立完整),复用性(资源可供其他相关教材使用),高效性(资源的信息传递高效畅达、最优化),时效性(符合行业主流现状,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设备等特征)。
二是出版质量。纸质部分需遵循《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提升排版印制水准;数字资源部分则需严格审读,执行“三审三校一通读”流程,并遵守差错率标准及错误判定规则。
三是体验质量,需高度重视用户体验,确保教材访问便捷安全,数字资源丰富稳定,且交互式设计贴合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