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现代化基础上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
现代职业教育是个人从个体走向社会的桥梁,也是增强人的生产效能和适应力的有效途径。两者紧密联系,所以我们应当从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来评估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提升。
一、以人的生命主体价值作为职业教育提质的出发点
职业教育活动中的人是具有生命特征的鲜活个体,也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生命主体,更是具有价值属性的劳动主体。换而言之,职业教育能够显著展现人的生命主体价值,人的生命潜能的挖掘和彰显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充分理解职业教育和人的生命主体价值属性的共生关系:一方面,作为生命体人的主体性,展现在社会关系中体现为人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关系的适应和改造能动性,展现在教育实践中则体现为对知识的积极追求、对教育资源的全面需求、对成长成熟的内在诉求上。因此,现代职业教育首要的特质就是尊重教育主体作为生命体的主体性,着眼于连接人的主体性与社会的现代性,引导教育主体通过自主独立的思维成长、系统完善的知识晋升、全面创新的技能提升,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作为生命体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发展技术变革中往往被技术理性、社会功利性、教育工具化的思维模式所削弱甚至抹杀,现代职业教育则需要打破这种技术决定论的唯一论调,围绕人的生命主体价值而开展知识传授、技术创新、教育服务,承担起人的生命主体与社会功能主体的连接平台关系。
二、将人的人力资源价值作为职业教育增效的落脚点
职业的出现源自社会分工的不断整合、细化、优化、调整。无论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还是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都离不开行业分工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正是劳动的社会分工变化推动了劳动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劳动力的职业化聚集,也构成了职业教育培训的前置条件。必须要将人的人力资源价值属性置于突出位置,把这种资源在市场环境下的集聚、流动、变化统筹考虑在内,从而为职业教育提出更有针对性更加贴合实际的功能方向。在社会工业化发展的最初阶段,职业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缺乏催生了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随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生物技术等多样态社会行业的创新出现,伴随着传统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压减,职业教育开始适应行业变革,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改变,属性和特征不断丰富,逐渐出现了现代化的框架特点。因此,当人作为行业分工的人力资源出现时,职业教育就是人成为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的必经之路,也是人长期保持高质量资源属性的关键路径。同时,不同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的资源属性特征,人作为行业分工的主要驱动力、执行者和受益者,在职业教育的时代化发展中往往具有更多人文因素和外延式拓扑特点。换而言之,职业人才的教育培养需要在行业分工的基础上为优秀人才赋予更多更深刻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特色,从而使职业化的人力资源具有知识、技能、人文等多元化素养能力。
三、将人的技能创新需求作为职业教育增值的发力点
随着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党和国家提出要打造科教强国、人才强国,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建设技能型社会,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技能社会。加上职业教育法的出台,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教育功能作为技能社会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加以强调。在这一背景下,人作为技能型社会的关键单元组成被高度重视。技能型社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每个公民都具有与自身行业、岗位相适应和匹配的技能水平,把职业教育的对象范围极大拓展,将每个社会民众作为技能型社会的重要参与单元,以广大民众对幸福生活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作为驱动力。这样一来,职业教育要以人的现代化来推动自身功能强化,将人的技能创新诉求和社会对技能创新的需求作为发力点,立足社会现实需求,关注每个人的技能提升和发展,一面要引导广大民众具有现代社会生产生存的基本技能水平,更好适应社会创新、技术变革的发展趋势,另一面要引导广大民主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岗位创新中,以创新性改造、创造性发明推动技能社会建设。(节选自《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