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没思路,一定要试试逆向推导思维

7 阅读
1 点赞
0 推荐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其思路是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并结合课程本身特点以及核心价值观,凝练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然后,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的设计可以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理念,采取逆向设计的方法。从确定课程应达到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等教学目标开始,反向推导出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并据此提炼出相应的思政教学内容。随后,设计这些思政内容的合适教学呈现形式,并根据这些内容的呈现需求,搜集和组织相关的教学材料,比如时事新闻、行业进展、人物故事等,进而制作成PPT、视频等形式的教学材料。


内容图片


一、提炼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和融合思政元素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需要精确地找到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结合点。以《汽车工程》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职业道德准则,从岗位出发,结合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汽车维护等专业知识点,深入挖掘从业者在专业领域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底线,比如从汽车行业中遵守的安全标准和环保法规,提炼出规范意识、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意识、法律意识等元素;从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凝练出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探索精神等思政元素。


二、逆向设计


这一步是将已知的思政元素逆向融入知识点中。以《汽车工程》为例,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意识等思政元素,可以融入“电池技术与安全”知识点有机融合。


教学步骤:


1. 向学生介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具体要求,包括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等关键指标,让学生理解这些技术规范背后的国家战略意图,这一步已经让学生明确了职业导向。


2. 引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领先企业在电池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功案例,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国家要求,进而推动社会进步,这一步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如何促进行业发展,助力社会发展,理解职业责任。


3. 引导学生围绕电池技术创新如何推动社会进步进行深入讨论,同时探讨工程师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通过这些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意识,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逆向设计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电池技术与安全”的专业知识,还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成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汽车工程师。


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一定要通过实践来落实。以《车辆工程》为例,根据学生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汽车行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应用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分析行业内的创新案例,比如特斯拉的电动汽车技术或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让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推动行业向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形成实践方案。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访问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或参与环保主题的研讨会,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对汽车工程专业的认同和自豪感。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4年10月22日 17:37: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