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省级教学成果奖,解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
促进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和提升其现代化水平,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目标。从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山西、四川、浙江、重庆等八个省市区(以下简称“各省”)2021年度省级教学成果奖的主题内容分布来看,这些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正通过教育教改寻求一条“自下而上”的创新之路。在这些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特色化发展已成为各省高等职业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
一、对接区域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本质而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共生关系。区域经济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具有能动作用,而这种联系构成了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来说,“区域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性,其发展要以区域资源为基础、以区域推进为手段、以区域特色为亮点、以服务区域为依归。
八省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活动在回应这一关系的基础上,围绕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支撑力这一主旨展开。一方面,八省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聚焦提升区域支撑力和适应力的特点在诸多教学成果中得到直接体现,如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三产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新农人’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四川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共生‘三维双轮互促’的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江西省教学成果奖“对接产业链的汽车制造专业群‘四措并举、双擎驱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等。这些教学成果奖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切入区域发展需求,针对产业、企业发展的现状,适时调整人才供给策略,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这一特点还蕴藏在专业、课堂教学等具体要素改革中,如四川省教学成果奖“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数字化改造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江西省教学成果奖“打通‘高校—职场’的‘最后一公里’——面向职场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等,其实质在于通过专业升级改造、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输出端与人才需求端的契合度,避免人才培养脱离产业发展,同时规避人才培养质量与岗位要求脱节的风险。
二、促进学校发展:打造特色高职院校
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化发展不仅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破解“千校一面”尴尬境遇的重要途径。2005年以来,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国家陆续发布并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等多个项目,使高职院校走入了项目制治理模式,但项目制本身也是同质化再生产机制。要走出“无差别化发展”的怪圈,高职院校建设应坚持基本标准与特色标准相结合,既要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共性特征提出基本要求,也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基于自身的发展定位探讨特色标准。
因而,以特色建校为导向,探寻校园文化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教学模式特色等,从而确立不同职业院校的特色名片成为八省教学改革的重要逻辑主线。一是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气息的文化传承模式,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如广东省教学成果“‘学做融创’岭南建筑文化传承模式研究与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基于职业教育的广西民族技艺文化传承创新‘256’模式”等。可见,相应高等职业院校不仅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还关注传统优秀文化与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也给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文化育人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已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动态探索与完善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改革成果。比如江西省某两所高职的“1+2+N”育人模式和“一心五环”式协同育人模式,重庆市某高职的“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模式等。三是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成效的特色教学实践,比如浙江省某高职开展的“双模引导、三载推进、三环联动”教学改革实践。而随着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重要性的凸显,各高职院校又进一步探寻了上好思政课、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一轮特色方案。比如,浙江省高职院校进行了“四理贯通、四环紧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园校一体、五元融合、三创贯通”的创新创业体系探索与实践。
三、服务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学生的收获是推动教学成果培养的核心目标,也是评价教学改革成果的关键指标。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强调“明确并组织教育系统,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这进一步阐明了学生收获与教学改革之间的联系。在八省市的教学改革中,这一理念得到了体现,形成了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和形成教学成果的逻辑链条。一方面,这些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致力于优化和改进与学生发展相关的要素,例如,教学成果奖涵盖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关键议题,而这些多元化措施的共同目标实际上是通过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时,这些高等职业院校明确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以及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并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