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理论课程融合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的实践原则

(一)立德树人原则

推进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建设时,我们必须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致力于培育具有坚定信念和高超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摈弃以往将德育工作仅视为思政课和辅导员职责的陈旧观念,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价值观塑造和思政教育的做法。同时,思政课教师也应摒弃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教师携手合作,共同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程,探索创新的思政教育路径。

(二)精准融合原则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两者都属于课程范畴,均需要通过授课过程开展思政育人,前者属于隐形思政,后者属于显性思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要将课程建设和思政元素精准融合。在课程建设方面,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都需要优化育人方案,不论是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还是在教学研究、集体备课、课程设计等实施层面,还是研究型、项目式、探究式、报告答辩式等学习评价方式层面,都应该做到精准、深度、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思政育人方面,教师在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角度出发,落脚到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以“盐的效果”为标准,达到“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的育人实效。

(三)共建共享原则

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应形成育人共同体,基于岗位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专业素质目标进行深度分析,重点从国家、行业、企业、专业、学生五个维度,构筑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总体目标和主线,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描述等方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坚持思政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比如基于产业发展、行业背景、区域精神、红色文化等场地、媒介、素材等资源,确保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互通有无、协同建设。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路径探索

(一)人员合作:依托创新团队实现分工协作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教育部自2019年6月份实施的,拟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建设,打造360个高水平、结构化国家级团队,其分工协作是团队的主要特征。团队共同体成员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通过实施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共育人才、共同发展”。职业院校在推动团队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团队协作共同体机制,以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交流为抓手,与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同行,落实“课程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1+1”模式,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携手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教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二)学生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浸润式教育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高职院校教师讲授思政课或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均需要聚焦课堂打造“金课”,提高“抬头率”“点头率”,努力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通过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工匠精神体验馆、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让学生足不出教室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探索开展职教思政短视频大赛、“故事思政”大赛、情景剧大赛、学生讲思政课大赛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听到讲,从被动学到主动教,实现自我教育。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有效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拓展教研和教学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提供可操作、可交互的爱国主义教育全景体验。

(三)校企协同:体现职业教育思政育人特色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动力,也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一方面,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教师应深入行业领军企业或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进行实践,亲身体验产业政策、技术革新和企业文化,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职业院校应积极引入产业导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适应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的需求,明确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路径,确保教育内容符合职业岗位完成任务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应成为思政教育的践行者,无论是学校专职教师还是企业兼职教师,都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支持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水平,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教学中。为此,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对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在师德师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实现“以德育德”的教育效果。


发布于:2024年10月19日 14:57: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