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篇“研究背景”的四种写法
论文前言写作的重要目的,就是增强论文吸引力,激发读者对论文主题/问题的阅读兴趣。其中,“研究背景”作为前言的首要部分,尤为重要。然而,很多作者实际写作时,习惯通过政策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来呈现研究背景。这种方式虽实用但可能显得枯燥。实际上,研究背景也可以生动、灵活。
一、适当设问
通过提问来吸引读者,因为悬念能激发好奇心。例如,在《中国城镇家庭储蓄率之谜——基于年龄—时期—组群分解的再考察》一文中,作者设问:“Modigliani和Brumberg的生命周期假说对于中国是否同样适用呢?”这一设问挑战了经典理论的普适性,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再如,《人工智能与未来就业:挑战与机遇》一文,作者设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就业市场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这一设问紧扣时代热点,激发了读者对人工智能与就业关系的深入探讨。
二、突出后果
强调负面后果能引起读者共鸣和警觉。如《城市房价泡沫及其传染的“波纹”效应》一文,作者不仅讨论了房价上涨对个人的影响,还提到了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指出:“房价泡沫化不仅导致城市的中低收入阶层难以实现‘住有所居’,还可能将大量资源引入房地产行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这一论述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房价泡沫的严重性。再如,《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的影响》一文,作者强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全球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冲击,威胁着粮食安全。”这一后果的突出,让读者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三、营造反差
反差能打破常规认知,引起读者兴趣。例如,在《读大学“有用”还是“无用”——新时期农民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扎根理论研究》一文中,作者指出:“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时期,继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指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农村地区仍存在‘读书无用论’思想。”这一反差揭示了教育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复杂性。再如,《数字化时代下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一文,作者提到:“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但同时也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一反差让读者对传统手工艺在数字化时代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深入生活
贴近读者生活的研究背景能降低阅读难度,扩大受众基础。如《社交媒体图文型广告的“得”与“失”:商家形象vs.产品态度》一文,作者通过具体案例和鲜活故事来说明社交媒体广告的发展,如:“可口可乐运用Facebook开展病毒营销,杜蕾斯深扎微博运营着力实现粉丝经济。”这些案例贴近读者生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再如,《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作者通过描述城市居民在垃圾分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如:“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这一生活场景让读者对垃圾分类问题产生了共鸣。
总之,研究背景应写得引人入胜,不必完全避免政策文件和领导人讲话,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从读者角度出发进行优化。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