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OBE+PBL,这么强大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收藏!

3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教学创新大赛中,要想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评价标准的核心,不能简单地将传统课堂内容直接用于比赛,而需要全面拔高,实现教学设计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它基于BOPPPS模型,同时融入了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和问题驱动教学的理念。


OBE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重点”,即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和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BOPPPS教学模型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基础,具有从导入到小结的完整教学框架,能为教师提供清晰可行的教学步骤,让课堂教学设计更具条理性、合理性。


问题驱动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从而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及解决问题。


内容图片


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1.导入(Bridge-in)

通过导入环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在设计导入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尖端技术领域的实例,比如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应用等,基于案例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此提升课程的高阶性。以环境科学课程为例,可以引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先进的环境修复技术解决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以及这些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设置紧密结合了环境科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强调技术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


2.目标(Objective)

BOPPPS模型的目标环节包括了目标设定和目标讲解两个内容。教师要先设定教学目标。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需要从宏观的毕业要求细化至具体的课程目标、章节目标,乃至每堂课的目标。


以环境科学课程为例,课程毕业要求通常包括“环境理论理解、生态系统分析、可持续发展设计、环境技术应用”,要求学生达成“坚实的环境理论基础、专业的环境科学知识”的知识目标,“全面的行业视角、综合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目标,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前瞻的创新思维”的素质目标。


结合OBE理念,将这些教学目标具体化到环境科学课程的各个章节中。通过课程的引入部分(B),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O),然后根据这些目标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连贯的知识体系,避免了知识碎片化和缺乏内在联系的问题。


在本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清楚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在每个学习环节中达到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内驱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系统地评估和反思教学效果,让教学活动始终围绕预定的学习目标进行。


3.前测(Pre-assessment)

在前测环节,首要任务是评价学生对先修课程关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了解他们对即将学习材料的预习情况,从而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更加有的放矢。比如哪些知识大部分学生不熟悉,要详细讲解,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可以简要带过等。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工具或教学辅助平台发布问题,比如选择题,来迅速检测学生对基础概念和预习材料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提供及时的评估和反馈。


通过课前测试,教师可以识别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这些领域的教学,确保学生在进入更高级的学习内容之前,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知识。以环境科学课程为例,环境质量分析与管理可能需要综合运用生态学、化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法规、环境监测和评估等多学科知识,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还要具备系统性分析、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要掌握这些基础才能进行更难内容的学习。


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本环节基于问题驱动教学,包括五个环节:

问题驱动:教师根据学习前测情况,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材料、实际案例或故事情境来展示,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自主探索:学生在明确了问题之后,进入自我探索的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多种策略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指导,以促进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接着,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团队合作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提供讨论的指导问题或框架,帮助学生进行有组织的交流。


成果分享: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学生要展示他们的讨论发现和解决方案。展示可以通过口头陈述、知识图谱或PPT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


答疑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并对学生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进行课程内容的总结。


5.后测(Post-assessment)

后测环节是为了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两种测试方式:课堂即时测试和课后阶段测试。


课堂即时测试: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在线发布测验,迅速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这使教师能够即刻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效,并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课后阶段测试:也就是课后作业,形式很多,包括包括个人作业、小组作业、项目设计、调研报告等。这些测试基于OBE理念,全面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的学习目标。


6.总结(Summary)

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环节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并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的最后,教师要结合课堂即时测试的反馈,对本次课程的要点进行有条理的回顾和概括,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核心概念。


在每章学习结束后,让学生绘制知识图谱来展示他们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再一次整合和巩固知识点。同时,教师细致分析调查问卷、课后测验成绩、作业表现和项目设计等多种评估结果,根据OBE理念原则,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细致的反馈和必要的调整,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上就是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教学创新大赛内容,请扫下方二维码。

发布于:2024年10月16日 16:50:4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