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引领: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路径的深度探索”

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双高计划”的新指引,明确职业教育特色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产教融合机制,加速科教融合进程,着力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并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旨在达成高水平与特色并重的发展目标。


一、精准构建专业集群,精准对接产业链,培育顶尖技术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专业集群的构建对于“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内涵式发展及凸显办学特色至关重要。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崛起离不开高质量专业集群的支撑,其发展水平直接映射出学校的整体实力。因此,高职院校需将专业集群建设置于核心地位,以其为驱动力与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成效。具体而言,需采取以下措施:

精准布局专业集群:紧密依托产业链或产业群,围绕核心专业精心规划,确保资源高效聚合与共享,精准对接职业岗位群,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强化产业支撑与引领: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标准与内容,培养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体系化设计专业课程:依据产业或岗位能力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进行课程重构,构建开放共享的专业集群教学资源库。

深化“三教”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在线精品课程,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教学空间,实现远程协同教学,促进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提升师生的数字化应用能力。

完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根据产业结构变化动态调整专业集群规划,成立由高职院校、企业及行业等多方参与的专业集群建设指导机构,确保专业集群能够紧密贴合市场需求、行业发展与学校实际,实现持续优化与升级。


二、优化产教融合机制,构建形成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最大特性。优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深化产教协同育人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说,一是基于共同利益,遵循价值规律和供求机制,由高职院校、政府部门、产业部门及科研院所等多个主体共同开展职业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及创建产业学院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与企业、行业、园区联系,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专业的联动机制,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协同发展的产教融合机制。二是充分利用政府在推进产教融合顶层把控和政策支撑方面的作用,发挥行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引领作用以及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聚焦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等,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产教融合赋能地方产业和企业发展。三是大力推广“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办学模式,聚焦高端产教融合项目,以资本、技术、人才为纽带,探索联盟共享型、资本混合型、人才互惠型产教融合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持续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办学模式改革。四是注重“四链”融合,根据产业需求新变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能力提出了新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和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双元开发新形态、立体式产教融合教材,把企业项目转化成教学资源,最终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新机制。


三、大力推进科教融汇,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


深化推进科教融汇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通过科技研发创新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交会,提升职业院校师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深化科教融汇,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领域推进:一是高职院校要围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积极主动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平台,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解决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问题,开展工艺开发与改进、技术升级与推广,提升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高职院校要注重汇集创新要素,重构科教培养模式,通过联合龙头企业打造具备产品研发与制造、生产工艺设计与改进、技术攻关与创新、成果转移与推广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功能的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壁垒,以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产业更新换代的趋势。三是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技术技能的创新积累,特别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科技人才资源,强化科教、产教互动,将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的成果转化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持续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四是发挥高职院校创新服务团队的技术优势,与中小企业共同研发新品种、新技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打包式”技术服务,成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聚集地、技术成果推广的辐射源、中小微企业技术革新的策源地。


四、多措并举人才强校,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实现高水平、特色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围绕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推进四个“并重”,是高职院校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路径。具体来说,一是坚持师德与技艺并重,塑造师德师风。不仅要重视教师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提升其技术技能创新能力,还要注重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做到德技双馨,全面提升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能力。二是坚持增量与提质并重,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优化招聘方式,通过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等方式,立足行业和国际影响力,培养一批专业群带头人,从行业聘请一批领军人才和名匠大师到学校任教,校企联合培养一批掌握绝技的技术技能大师等,形成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三是坚持教学能力与训练能力并重,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开展专项教育、参与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索情境式教学、创新项目式教学等模块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技能培训等,提升其进行实习实训指导、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四是坚持考核与激励并重,创新教师评价机制。通过完善教师分类评价、内部绩效管理办法和职称评聘办法等,突出质量导向和教育教学实绩导向,实行分级分类职称评审改革,开展聘期任务目标管理,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构筑国际化教育品牌,深化职业教育国际高端合作与交流


在“双高计划”的引领下,高职院校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旨在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标准及资源,这是推动其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任务。高职院校在塑造国际化办学特色与深化国际合作方面,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维度:

深化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寻求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支持与合作,引领或参与跨国多元合作机制,实施境外办学、本土化人才培养、师资联合培养、技术服务输出及职业教育装备推广等项目,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质量与影响力。

推广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设立海外分院、合作共建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境外教育机构,主动输出专业、教学及课程等优质标准资源,显著增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国际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高标准建立国际交流中心,致力于留学生教育、跨国人文交流及合作的多层次、宽领域发展。依托“中文+职业教育”项目,创新“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中文+”教学资源库,同时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青年间的文化交流与友谊,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产能合作: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需求,校企联合开发适应当地技术发展的高端装备教学资源,为沿线国家及地区提供专业培训服务。同时,积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为海外项目及产能输出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培训,培养适应海外工作环境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稳健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于:2024年10月11日 17:15:3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