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这样的课程参赛,离获奖更近一步了!

2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参加教学比赛的老师可能会有这样的烦恼,一个专业通常由20多门课,一门课程有几十个知识点、技能点,选择哪一个课程参加比赛,更容易在一众教学高手中脱颖而出呢?通过获奖作品分析,本文总结出了以下适合参赛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要体现专业特色

课程选择一定要有特点,有特点的课程能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展现各个学校不同的专业优势。

以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该校在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能力。因此,在挑选参赛课程时,教学团队应该充分利用本校在这些领域的专业优势,选择那些能够凸显其教学实力和特色的课程参赛。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展示学校的教学特色,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也更得心应手。

二、参赛课程要适合展示

教学能力比赛要求现场讲解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和演示无学生课堂,因此,那些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展示教学内容和效果的课程,往往更易吸引评委的注意。

例如,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插花艺术作品、植物嫁接技术展示或一段精彩的舞蹈表演,不仅展现了教师的专业技能,还容易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展示方式,往往能在比赛中赢得更高的评价。

三、参赛课程要具备一定的时间和素材的积累

建议避免选择那些刚开设的课程。教学能力比赛评价的不仅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对教学实践的分析能力以及课程建设的长期积累。这些通常需要通过至少三个学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来逐步积累和完善。

如果缺乏这种积累,教学设计可能会显得缺乏深度,学情分析可能缺乏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实际数据支持,提交的相关资料也可能显得仓促和不充分。这样的课程在竞赛中很难获得评委的认可和高分。因此,选择那些经过时间检验、教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课程,更有助于在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 

四、选择理实一体化的课程

在挑选参赛课程时,应该优先考虑那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也就是理实一体化课程。与传统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同,理实一体化课程强调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能够独立完成具体的实际操作任务,甚至是在没有掌握足够理论知识的情况下,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交替进行。

这种课程设置不仅符合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而且在比赛中,这种课程更便于参赛者展示专业技能。在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演示环节,参赛者能够通过展示一系列完整的技能操作来获得评委的青睐。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机械设计基础、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等课程都属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范畴。这些课程不仅便于参赛者在比赛中展示其专业技能,而且也更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相反,那些偏重于理论认知或不太适合现场展示的课程,比如机械原理、工程制图等,则可能不太适合作为参赛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教学亮点,理论多很容易枯燥,短时间内也难以画完一个图,不利于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和反馈。因此,选择那些能够充分体现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更有助于参赛者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4年09月30日 14:23:4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