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比赛直接抄这个评价体系,怎么可能不获奖!

5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要想在教学比赛中获奖,关于教学评价的设计必然是要完备的、闭环的,这样才能展现出我们的教学水平,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但是,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可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还需要按照教学模式的思路来铺设评价内容。


内容图片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恰好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也能在其中加入需要的内容体现新颖性。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计算机故障维修”课程内容为例,给大家讲讲如何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评价体系:

 

内容图片


一、课前(线上)

 

教师活动:

 

1.将课前预习内容发布到元助教平台,如计算机故障维修的PPT、教材、常见故障案例分析、故障维修工具使用说明等;

2.发布预习任务和课前测试题,要求学生学习上传的内容,并完成课前测验;

3.在元助教后台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的共性问题,预判教学难点,调整教学策略。


内容图片


学生活动:

 

1.登录元助教平台,查收和观看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资料,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2.完成课前测试题,遇到的问题及时在讨论区与同学教师交流提问。

 

评价内容(过程性评价):

 

1.课前各项预习内容的观看进度与完成度

2.课前测试成绩

3.交流讨论活跃度


内容图片


二、课中(线下)

 

教师活动:

 

1.发布课堂签到,采用问题式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如“王女士在运行程序时发现电脑死机、张同学的电脑突然黑屏、刘女士的电脑开机反应慢,”这类故障应该如何维修?)投屏展示学生在课前测试中的情况,讲解共性问题,从而过渡到计算机故障判断及维修的重点知识讲解中。

2.根据上一环节中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选定一到两个问题设计维修方案;

3.引导学生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根据方案进行故障维修模拟演练,巡堂指导观察,了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难点与问题并进行讲解;

4.投屏展示各组的维修过程,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本组的维修思路,其它小组进行提问与补充,最后使用元助教的评价功能进行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

5.总结本次课的重点知识与学生在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

 

1.进行课堂签到,思考教师给出的问题导入,观看课前测试情况,听取教师讲解共性问题与重点知识;

2.小组选定教师给出的一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并采用在线协作工具设计故障维修方案;

3.根据设计的方案在虚拟仿真软件中进行故障维修模拟模拟演练,听取教师巡堂讲解;

4.观看各组的维修过程并进行提问补充,派本组代表上台讲解本组的维修思路,在元助教中进行小组互评和自评;

5.听取教师总结回顾本次课的重点知识与问题,巩固反思。

 

评价内容(过程性评价):

1.学生考勤

2.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度、设计方案贡献度)

2.学生维修操作熟练度、虚拟仿真软件中记录的学生操作数据

3.教师针对学生小组的思路讲解以及维修过程进行点评

4.小组互评、学生自评


内容图片


三、课后(线上)

 

教师活动:

 

1.布置课后作业与拓展活动,如发布课后测试题,分析真实、典型的故障维修案例,布置小组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电脑故障维修流程;

2.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区中提出的问题;

3.从元助教的学生画像页面分析学生在课前和课中的表现,将学生的各项能力与进步情况进行对比,对进步程度较高的学生进行奖励,探索增值评价。


内容图片


学生活动:

 

1.完成课后作业与拓展活动,及时上传至元助教;

2.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在讨论区中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

 

评价内容(过程性评价):

 

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测试得分情况、拓展活动完成情况)

2.学生课后交流讨论活跃度

3.元助教后台反馈的学生各项能力进步情况

 

最后的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期中、期末考中的成绩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在一整个学期中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既可以是卷面考试,也可以是操作实践考试。


内容图片


以上就是关于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计算机故障维修”课程内容为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有关元助教的内容,欢迎长按下方小程序码,进入元教材页面查看!


发布于:2024年09月29日 15:45: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