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案例的特点原来有这些!

58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作为教育界的最高荣誉,要想拿到绝非易事。不仅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与积累,更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长达两年及以上的实践。不管从哪里开始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往届的获奖作品,分析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规律,才能提高获奖的概率。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通过分析2022年和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案例,给大家讲讲获奖的教学成果案例的特点具体都有哪些!

 

 内容图片

 

1.深化成果,实践育人

 

实践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它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要想让学生掌握技能,就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练习。此外,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都离不开实践的耕耘,没有实践,再好的教学成果也仅止步于理论,所以在教学成果中进行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案例中,名称包含“实践”的项目共有548个,占比约为95%。比如《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凸显双一流优势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育高质量传媒人才创新研究与实践》和《服务大湾区行业升级的“校园智慧金融实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而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案例包含“实践”的项目则有391个,占比约为86%。比如《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研制与实践》《“校园+田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和《“前伸后延式”新装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足以看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用实践育人的重要性。

 内容图片

 

2.学生中心,培养人才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各个行业和职业岗位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与行业的需求紧密相连,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投入到职场的工作环境中,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强竞争力。

 

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案例中,名称包含“人才”的项目共有236个,占比约为41%。比如《“产学研赛创合一”模式培养生物产业应用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探索和实践》《“传承文化、引领时尚、科技赋能”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和《五年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江苏实践》。

 

而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案例包含“人才”的项目则有165个,占比约为36%。比如《以学生为中心的“双本一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基于“汽车医院”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和《“三创型”农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点要求。

 内容图片

 

3.校企合作,产教协同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引入企业的实践案例和项目,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企业也能从学校中获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从而推动高校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实现产教融合。

 

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案例中,名称包含“校企”“产教”“协同”的项目共有149个,占比约为26%。比如《“利益耦合、校企融合、育训结合”培养汽车维修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产教联动、研创双驱、育训融通:系统化培养医药健康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实践》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校企政协同发展共同体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而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案例包含“校企”“产教”的项目则有117个,占比约为25%。比如《基于国际化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双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产教融合、同步升级、层级递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和《基于技术应用中心校企协同产教“四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内容图片

 

以上就是关于2022和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案例的特点分析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有关教学成果奖的内容,欢迎进入众师云社区页面搜索查看!

发布于:2024年09月09日 11:10:0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