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图可以这样画!
BOPPPS教学模式,源自加拿大,最初用于教师培训,后来因为高效性迅速被高等教育界广泛使用。该模式地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六大紧密衔接的环节: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个环节。
教师在实践中,可灵活驾驭BOPPPS的每一个步骤,巧妙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技能,还能在思想上获得升华。通过深度参与、积极实践,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理念内化,进而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教学目标。
基于BOPPPS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一步细化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教学阶段。课前与课后的学习设计与效果评价,借助学习通平台实现线上互动,既便捷又高效。课中的面对面教学,则聚焦于引导学生协作探索,共同完成教学实践项目,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应用,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一、课前
课前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这一步与BOPPPS教学模式的前测环节对应。
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契合的思政元素,寻找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载体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既符合课程要求的课程思政项目活动,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预学任务、学习材料和在线测试。
学生在明确预习任务之后,利用这些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在线测试,通过测试来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师通过学生的在线测试反馈,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以此对教学项目活动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教学活动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二、课中
课中主要包含BOPPPS模式的“导入”“目标”“参与式学习”“后测”四个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深度参与,通过协作探讨完成项目活动,从而掌握并内化本节课的知识点,实现价值塑造。
(一)“导入”环节
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和时事热点等现实问题,挖掘教学知识中的思政资源,创设思政项目情境,提出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复杂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导他们感知思政项目情境,关注并思考核心问题,进而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思路。
(二)“目标”环节
教师需要向学生清晰地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目标要表述明确、可评可测,并明确列出其中的思政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自主建立合理的学习预期。
例如,如果课程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那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掌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至少三种不同类型污染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一个环保政策的可行性及其潜在的社会经济影响。
3.思政教育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培养绿色生活的理念。
(三)“参与式学习”环节
教师首先要分析并指导学生参与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项目,帮助他们分析并理解其中要运用的知识原理。随后,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再让进行小组分工、协作探究,共同完成相关项目任务。在合作探讨项目过程中,教师要随堂巡视各小组,了解组员之间的交流情况,及时为有问题的小组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完成项目方案设计,确保项目活动顺利进行。
学生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进行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等。所有项目活动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项目总结,深化知识理解并实现思想的升华。
在学生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和知识梳理时,教师可以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政教育目标紧密结合,以实现教学的双重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后测”环节
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学习通网络平台发布课堂随测,让学生完成随堂测,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后,教师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并解答疑惑。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真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三、课后
课后学习评价对应BOPPPS模型的“总结”环节,主要包括课后作业和学习效果评价。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和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等要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加深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评价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开展投票、调查问卷等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习体验、学习收获、学习感想等。通过分析学生的评价反馈,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评估思政教育的效果,从而科学地优化教学策略。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