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这样写,获奖真的不难!

188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2024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正在进行中,笔者近期修改了多位参赛教师的参赛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到部分教师或许因为参赛经验不足,或是对参赛材料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够精准,导致教学设计在初稿质量就不高,从而给后续的完善工作带来了一定麻烦。


那么,精准踩得分点的教案怎么写呢?


一、教学设计


很多老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握不到位,写出的教案教学目标往往不明确,比较笼统,难以评测,而且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数会采用讲授法,一讲到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让教学实施过程很平淡,没有亮点,出彩的难度比较大。


让读者眼前一亮或者印象深刻的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一定是“活”的,也就是要有互动性,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要有,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输出的教学形式。


在撰写教案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或理念,作为一条主线融进教学设计中,比如教学竞赛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在该理念指导下,教学设计中要思考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做的时候老师如何组织和管理;如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


明确了设计方向之后,就需要考虑引用什么教学方法去实现这个构思,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来,教师讲完理论概念之后,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完成,比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案例,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再进行方案展示和评价;或者给学生一个技能练习任务,让学生以角色扮演扮演的方法来完成并展示、评价(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等)。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讲解有练习有评价这些特点,破解“填鸭式”教学的平淡,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案中篇幅最大的部分,通常来讲,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每个教学阶段的内容设计要有连贯性。例如,在上课前,老师把这节课的任务和目标告知学生,并提供学习资源,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工作。课中,可以让学生把预学的知识进行分享,这一步与课前内容进行了衔接。教师再根据学情明确好问题,讲解相关知识点,再对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互动探究、协作学习、解决问题,老师最后进行巩固深化、总结评价。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训练,促进巩固提升。


内容图片


二、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可以从多出着手,比如教学资源创新(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活动创新、教学互动创新、教学评价创新、教学材料创新等,关键在于参赛者是否愿意去尝试。


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前提是要有理性思考和理论支撑,尤其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在一些成熟的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运用。比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契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用且高效,可以在日常教学和教学竞赛中使用。


当前比赛注重体现教学信息化的特点,因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也需要参赛者多花心思。很多学校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有限,AR、VR、自建教学资源库等很难实现。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当下的许多智慧教学平台都是以手机为终端,具备了签到、投票、问答、交流、讨论、抢答、文件传输、即时教学评价、课程总评、学生画像等庞大功能。将这些教学平台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4年09月04日 16:19:4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