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老师,是这样说课的!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竞赛经验,分析青年教师在说课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享对应的解决思路。
一、说课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要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这三个。我们在进行课堂说课时,通常会对这三个基本要素进行拓展,一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汇报和展示,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一)课程介绍
说课的开头,是对课程的背景、地位和作用进行简要介绍,为本次课提供背景和前提,这样才能突出本次课的目的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本课定位
接下来,介绍本次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要展示课程内容的全貌,阐述与本次课关联的前后内容,阐明本次课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
接着,介绍学生在完成本次课学习之后,预计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和水平,知识目标一定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材料来制定,同时在表述上要精确、可评、可测,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四)教学分析
然后,我们需要介绍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内容。要先阐明学生与本次课学习相关的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特点等情况,再阐述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流程
最后,要介绍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步骤,包括教学活动的选择、操作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实际问题。教学流程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进行具体设计,确保教学过程流畅有序。
二、常见问题分析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课程教学设计混淆
很多老师在区分课堂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时,往往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说课是介绍课堂教学设计,也就是阐述单次课的具体教学安排,而课程教学设计则涉及整个课程的宏观规划。
我们要考虑课堂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严格遵循40分钟的课时安排。对于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其完整的教学流程通常包括“讲授—练习—作业—考核”这些环节。因此,建议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具体来说,如果一个教学内容需要2个课时来完成,那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就应该展示这两个课时的完整流程,包括讲授、练习、作业和考核等环节。
(二)课程介绍和课程设计混淆
有老师在阐述课程介绍的时候,担心内容不够全面、具体、透彻,于是把课程设计中的全部内容都展示出来,这样,反而导致信息过多,重点不突出,不利于听众理解。
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说课说的是本次课而不是整个课程。因此,在课程介绍部分,只需要说明和本次课相关的背景、地位、作用、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和特色等方面。与本堂课无直接关联的内容可以省略,直接切入主题。
(三)教学目标描述角度不正确
这个是很多老师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往往会使用“使学生”“掌握”“理解”“了解”等表达方式,实际上,这种表述不满足教学目标需具备的可量化、可测量和可达成标准。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学生为中心,如果以“使学生”作为主语,可能会引起主体的混淆。同时,“掌握”“理解”“了解”等词汇由于其模糊性,比如“学生应掌握XX程序编写的基本方法”,这个表述过于抽象,难以精确反映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具体进步,且不易衡量目标是否达成。
因此,需要使用更具体的行为动词来明确表述教学目标。例如,可以具体说明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应能够执行哪些操作、达到何种程度的理解或掌握哪些技能。比如“学生应能够独立编写一个简单的XX程序”“学生的编程作品应该能够正常运行,没有语法错误”。这样的表述方式有助于明确教学的方向和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同时也方便教学过程中的评估和反馈。
(四)教学流程不清晰
说课的听众不是学生,而是同行,其中不乏资深教师和领域专家,在这种环境下,很多老师都会产生紧张心理,很容易在说课时忘记或者忽略掉教学环节或者内容,导致说课表述不完整或者过于简略。
应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教学设计的逻辑,可以参照这几种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1. 时间轴设计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教学流程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依次进行设计。
2. 步骤轴设计法:参考“五步教学法”,按照“引导、学习、分析、巩固、拓展”的步骤来组织教学活动。对于实践课程,可以按照“任务布置、理论指导、示范讲解、组织练习、总结评价”的顺序来串联各个教学环节。
3. 模式轴设计法:采用如“BOPPPS教学模式”等固定的教学模型,可以加强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清晰度。
4. 逻辑轴设计法:可以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完成某个任务之上,按照“任务引入、深入讲解、实践操作、成果评价”的逻辑顺序逐步推进教学。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说课中,一定要清晰地阐述重难点怎么解决、学情怎么结合、方法手段怎么使用、教学目标怎么达成这些方面的问题,这是教学两点的体现,是评分的重要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