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品找选题,离获奖就很近了!

311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申报教学成果奖时选好了选题,离申报成功也就不远了!但是,选题这么多这么广,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能立项获奖的选题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根据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名单,给大家整理出了申报教学成果奖的4大选题方向,希望能帮助各位老师更好地确定选题方向!


一、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


内容图片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发展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能够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实现国家的长远规划发展。例如以下2个一等奖项目:


1.在一等奖项目《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中,智能制造是国家制造业升级战略的关键部分,该项目围绕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领域:智能生产、智能装备、智能使能等,整合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形成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与政府、行业、企业通力合作,建立了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推动了教育与产业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国家培养了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在一等奖项目《服务建筑业国际产能合作,培养高职土建类国际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体支撑。面对建筑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国际化能力不足问题,该项目通过明确“会外语、精技术、知商务、善沟通”的目标,构建“模块化、菜单式”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与国际标准对接,内培外引,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教育教学的改革


内容图片

教育教学的改革能够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技术,优化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例如以下2个一等奖项目:


1.在一等奖项目《“四业”联动,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的创新与实践》中,针对我国养老服务人才总量不足、结构确实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通过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构建了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四业”联动体系和专岗融通、标准互融、文化交融、双师兼融、平台融合的“五融”机制,并打造了共建共享智慧健康养老育训研创用平台来应对这一问题。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等方式为依托,落实医养结合、康养融合、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发展要求的“政策求解过程”。


2.在一等奖项目《基于“视觉感受5E教学法”的高职特教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团队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为听障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视觉感受5E教学法”,即参与、探究、解释、详细说明和评价五个环节,以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围绕服装行业的岗位需求,形成了“感觉代偿+技能获取+分层教学+分项练习+分岗就业”的培养范式,充分发挥听障学生的视觉潜能,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口就业率高,为我国的特殊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内容图片

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职业教育必须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满足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的人才需求,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和技术发展。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例如以下2个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


1.在特等奖项目《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中,团队以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为核心,形成了“五业联动”的办学机制,并开发了国际化的专业教学标准,通过竞赛装备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有效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促进了中外教育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大量熟悉中国技术的当地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对外合作打造了一张有力的国际名牌。


2.在一等奖项目《小工坊大秀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构建了“基础共享、专技阶近、研学交融”的课程体系,通过实施“真实项目、企业流程、多元评价”的教学模式,进行“工作坊”式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并通过搭建“成果展示、技能比赛、研发创新”的产学研赛创一体化个性展示大秀场,培养了优秀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学生在多个领域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率高,起薪水平高。


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内容图片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也能通过校企合作来把握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其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例如以下3个一等奖项目:


1.在一等奖项目《区域统筹 标准引领 耦合共生:校企共同体建设北京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团队与北京的头部、总部企业共同探索了深度合作的路径方法与模式,推动校企之间的协同共生发展。项目以工程师学院为载体,在职业院校内建立了集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校企共同体”,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也为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和高质量的技术支持。


2.在一等奖项目《标准引领、课程重构、真岗实战:依托头部企业培养新零售人才的创新实践》中,通过与当地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构建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了技能学习与岗位工作的匹配,不仅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战,教师也到企业中进行锻炼,以便实时更新课程内容。此外,该项目还基于宁波的外贸特色来改造传统专业,建立了跨境电商的培养方向,为培养新零售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产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


3.在一等奖项目《深职院-比亚迪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新生态的探索与实践》中,深职院通过与比亚迪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解决了企业与高校之间对接不畅的问题,并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实现产学融合、师资共享、技术共研和标准公制;构建梯级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等方式来解决该问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申报教学成果奖4大选题及介绍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有关教学成果奖获奖案例的内容,欢迎搜索众师云案例智库,在页面搜索查看!

发布于:2024年08月29日 16:13:3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