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如何创新评价?这个方法值得拿奖!
现如今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那如何对评价创新呢?不妨试试这个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下的评价思路。那这个评价体系如何构建呢?
01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这个评价系统中,评价的目标是核心,而评价的主体、方式、方法、标准和内容构成了系统的五个关键部分。所有这些组成部分都应该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重点,体现多元化原则。
评价标准应当结合国家的职业标准和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目的是为了确保学生所培养的技能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内容要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就业所需的基本素质、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因此,评价体系要从学科成绩、职业道德、适应岗位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多角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布卢姆的教育评价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衡量。而增值评价是教学能力比赛教案评分指标之一,它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将客观存在的不公平因素的影响分离开来,因此它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四种评价方式各有侧重点,但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关联的,共同为实现评价目标服务。
评价结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比如等级制、百分制、描述性评价等单一方式,或者是通过完成的任务、项目成果、提供的服务等综合方式来展示。重要的是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以及被评价者对结果的认可和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状态的改进。
02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实施
学校在学习阶段的评价机制涵盖了公共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在专业基础课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平行交替进行,并通过岗位轮换来加强实践能力。专业理论教学和公共理论课程的评价侧重于知识的理解和专业基础的体验,主要通过试卷命题,结合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定量评价为主。而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和专业核心课程则更多地采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方法包括笔试、任务式、定时操作式和个人问答式等,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实现从传统的点式评价向面式或立体式评价的转变。
在企业实习阶段,评价重点转移到岗位技能训练课程上,旨在考察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一阶段的评价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以行业标准为依据,评价方法包括行为样本分析、现场观察和绩效评估等,综合考量学生在德、能、勤、绩各方面的表现,并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和描述性评语。
各个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各司其职:学校学生处主要负责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教务处则负责建立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系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态度、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则负责评价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工作创新程度、工作绩效、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以及对学生录用后的满意度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及离职率等。
这个评价体系并不是只关注过程而忽略结果,而是对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评价的价值取向是目标与过程并重,对学习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多样,形成性评价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加等级的形式展现;展示性评价采用等级制的形式;水平性评价则结合百分制和等级制。评价的功能在于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并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
该评价体系强调学习目标与过程的结合,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成果,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