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老师可能都会忽视的教学能力比赛教案获奖关键!
在教学能力比赛的评分标准文件中,对于课后反思这一块的内容要求是:“聚焦本次教学的授课实效、改革创新进行总结”。即在课后反思中明确本次教学的授课效果如何,存在哪些改革创新的地方。

但如果只是随便地写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其实很难获得高分。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讲讲教学能力比赛教案中关于教学反思与改进部分的具体写法,希望能帮助各位老师提高教案的竞争力,在比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1.从学生能力角度出发
教师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本专业的能力,所以,在写课后反思时,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能力角度出发,写学生在提升能力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增加互动交流、强化技能训练、进行技能拓展活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她们的专业综合能力。
以《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为例,从学生能力角度出发的课后反思就可以这样写:

2.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
既然是单次课的课后反思,那必然与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相结合来写课后反思。例如公共基础课的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来设计教学内容,或者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小班制或者帮扶计划,尽最大程度地覆盖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以《品牌策划与推广》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的课后反思就可以这样写:

3.从具体的改进措施出发
除了存在的问题需要详实地说明外,具体的改进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具体的改进措施出发,力求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存在知识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给这些学生增加应用的时间,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进行一对一辅导等,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改进。
以《公共英语》课程为例,从具体的改进措施出发的课后反思就可以这样写:

4.从学生实践和体验出发
除了上述的这些写法外,我们其实还可以通过采用实践和体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比如在企业实际场景中进行实践,与企业导师、专家进行远程连线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还能让她们在体验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民航服务礼仪》课程为例,从学生实践和体验出发的课后反思就可以这样写:

5.从针对性出发
能获奖的教案课后反思,一般都会针对具体的教学环节以及学生表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比如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还有待加强,或者教学环节中的某个活动的实施效果还需要调整,学生在某个特定的教学方法下的应用能力仍需要锻炼等。这种针对性的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识别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制定解决方案。
以《幼儿歌曲弹唱》课程为例,从针对性出发的课后反思就可以这样写:

6.从教师角色出发
除了采用各种方法来改进存在的不足之外,其实教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辅导作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其实也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以给存在差异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或者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帮助学生提升学生能力等。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
以《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维护》课程为例,从教师角色出发的课后反思就可以这样写:

此外,我们还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能力差异问题,提出一些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比如实施小组成员互助、教师重点关注指导等,向评委表明我们的教学是如何实现因材施教的。
因为教师的教学是一个需要持续改进的过程,我们在写教案的课后反思时,需要不断根据学生的课前课后反馈以及单次课的教学效果来调整,并把本次课的反思与改进在下一次课的教学中得到落实,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持续优化,每个教案之间环环相扣。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能力比赛教案课后反思部分具体写法介绍的全部内容了,想了
